宫颈癌筛查什么时候做最好
不同年龄段女性、有特殊生活方式及有病史人群的宫颈癌筛查建议不同,25-64岁有性生活女性可5年一次细胞学联合HPV检测或3年一次单独细胞学检查;小于25岁一般不建议常规筛查,有症状需就医;性生活活跃人群要规范筛查;免疫低下人群应1-2年一次联合检测;既往有宫颈病变者治疗后最初几年需更频筛查;保留宫颈的子宫切除女性仍需按适龄女性筛查,切除子宫及宫颈的恶性肿瘤患者一般不需常规筛查,异常时就医评估
一、不同年龄段女性的宫颈癌筛查时间建议
(一)25-64岁有性生活女性
1.常规筛查方式及间隔
细胞学检查联合HPV检测:建议每5年进行一次细胞学检查联合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细胞学检查可以观察宫颈细胞的形态变化,HPV检测则是检测是否感染了高危型HPV,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例如,多项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细胞学检查联合HPV检测能有效提高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其阴性预测值较高,能在较长时间内降低宫颈癌的发病风险。
单独细胞学检查:若不方便进行联合检测,也可每3年单独进行一次细胞学检查。但单独细胞学检查的灵敏度相对联合检测会低一些,对于HPV感染的检测不全面。
(二)小于25岁女性
一般不建议进行常规宫颈癌筛查。因为小于25岁女性性生活开始时间相对较早,但此时宫颈上皮尚未完全成熟,发生宫颈癌的风险相对较低,且过早进行频繁筛查可能会给女性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和操作相关的潜在风险。不过,如果有异常阴道出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细胞学检查等,以排除宫颈病变。
二、有特殊生活方式人群的宫颈癌筛查注意事项
(一)性生活活跃人群
性生活活跃的女性感染HPV的风险相对较高,这类人群应严格按照上述适龄女性的筛查时间进行规范筛查。因为频繁的性生活会增加HPV感染的机会,而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重要诱因。例如,有多个性伴侣的女性比单一性伴侣的女性感染高危型HPV的概率明显升高,所以更需要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来早期发现病变。
(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如患有艾滋病等免疫缺陷疾病的女性,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受损,对HPV的清除能力下降,更容易发生高危型HPV持续感染,进而发展为宫颈癌的风险增加。这类人群应适当缩短宫颈癌筛查的间隔时间,建议每1-2年进行一次细胞学检查联合HPV检测。因为免疫功能低下会影响机体对HPV感染的正常免疫应答,使得病变进展可能更快,所以需要更密切地监测宫颈情况。
三、有病史人群的宫颈癌筛查调整
(一)既往有宫颈病变人群
若既往有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等宫颈病变病史,经过治疗后,在治疗后的最初几年内需要更频繁地进行宫颈癌筛查。一般在治疗后的第1年需每3-6个月进行一次细胞学检查联合HPV检测,之后根据病情稳定情况逐渐延长筛查间隔,但总体间隔时间会短于普通人群。例如,既往因CINⅡ-Ⅲ行宫颈锥切术的患者,由于存在残留病变或复发的可能,需要密切监测宫颈细胞和HPV感染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新病变并进行干预。
(二)曾接受过子宫切除等手术人群
对于因良性疾病接受过子宫切除但保留宫颈的女性,仍需要按照适龄女性的筛查时间进行宫颈癌筛查,因为宫颈仍然有发生病变的可能。而对于因恶性肿瘤等原因切除子宫及宫颈的女性,一般不需要再进行常规宫颈癌筛查,但如果有阴道残端相关症状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