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鼻炎治疗以对症和预防并发症为主,包含一般治疗与药物治疗。一般治疗要求多休息并适当隔离、饮食清淡易消化且多饮水、使用生理盐水滴鼻或喷鼻护理鼻腔;药物治疗包括使用不超7天的减充血剂、有不同不良反应的抗组胺药、根据年龄体重选择剂型剂量的解热镇痛药和酌情使用的抗病毒药。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治疗有不同注意事项。康复后要加强锻炼、接种流感疫苗、保持良好个人和环境卫生,不同年龄段预防也各有侧重。
一、治疗原则
急性鼻炎的治疗以对症治疗和预防并发症为主,同时需注意休息、多饮水。治疗方法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患者个体情况有所不同,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
二、一般治疗
1.休息与隔离
患病后应尽量多休息,保证充足睡眠,以帮助身体恢复。由于急性鼻炎具有一定传染性,尤其在家庭、学校等人群密集场所,患者需适当隔离,避免传播给他人。
2.饮食调节
饮食上要清淡、易消化,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同时,要多饮水,每日至少饮用15002000毫升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有助于稀释黏液,促进排出。
3.鼻腔护理
保持鼻腔清洁,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滴鼻或喷鼻,以改善鼻腔通气、清除鼻腔分泌物。一般每日可使用34次。正确的方法是头部稍向后仰,每个鼻孔滴入或喷入适量生理盐水,然后轻轻按压鼻翼。
三、药物治疗
1.减充血剂
如麻黄碱滴鼻液等,能减轻鼻黏膜充血,缓解鼻塞症状。但使用时间一般不超过7天,以免引起药物性鼻炎。小儿使用时需要注意浓度,新生儿禁用。
2.抗组胺药
氯苯那敏、氯雷他定等,对于减少鼻分泌物、改善打喷嚏等症状有一定作用。第一代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有嗜睡等不良反应,司机、高空作业人员等在工作期间不宜使用;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嗜睡等不良反应较轻。
3.解热镇痛药
有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儿童用药时需根据年龄和体重严格选择剂型和剂量,3个月以下婴儿使用前需咨询医生。
4.抗病毒药物
对于免疫功能低下或症状严重者,可酌情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等,但需要注意其可能的不良反应。
四、特殊人群治疗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的鼻腔黏膜娇嫩,在使用减充血剂时需选择适合儿童的剂型和低浓度药物,且一般不建议2岁以下幼儿使用非处方减充血剂。儿童用药剂量要严格按照年龄和体重计算。此外,要注意观察儿童是否出现耳部疼痛、咳嗽加重等症状,警惕并发症的发生。
2.老年人
老年人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在使用药物时要谨慎,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有较大影响的药物。同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使用多种药物时需咨询医生。
3.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用药需特别谨慎,一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不良影响。症状较轻时,尽量采用一般治疗方法。如需使用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如生理盐水鼻喷雾剂等通常比较安全。
五、康复与复发预防
在症状缓解、痊愈后,仍需注意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在流感高发季节,可提前接种流感疫苗,以减少发病几率。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此外,注意环境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不同年龄段在预防时也各有侧重,儿童要注意在集体场所的卫生防护;老年人需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预防着凉;孕妇和哺乳期妇女要尽量避免到人员密集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