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鼻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局部治疗、药物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一般治疗需休息保暖、多饮水;局部治疗有鼻腔冲洗、短期慎用鼻用减充血剂;药物治疗分抗病毒和对症治疗;儿童、老年、妊娠期女性等特殊人群治疗各有注意要点。
一、一般治疗
(一)休息与保暖
急性鼻炎患者需保证充足休息,让身体有能量对抗疾病。同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再次受寒,因为寒冷刺激可能加重鼻腔黏膜血管收缩等反应,不利于病情恢复。例如,适宜的室内温度保持在22℃-24℃左右,湿度40%-60%,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体温调节能力相对较弱,更要密切关注体温及保暖情况,防止因保暖不当导致病情反复。
(二)多饮水
多饮水有助于加速机体新陈代谢,促进毒素排出。一般建议每天饮用1500-2000ml左右的温开水,保持身体水分充足。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摄入量可适当调整,儿童按每公斤体重30-50ml左右来计算饮水量。比如年龄较小的儿童,可少量多次饮水,防止一次饮水过多引起不适。
二、局部治疗
(一)鼻腔冲洗
使用生理盐水或生理性海水进行鼻腔冲洗,可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过敏原等刺激物,减轻鼻腔黏膜水肿。冲洗时要注意正确的方法,避免压力过大损伤鼻腔黏膜。对于儿童患者,可选择儿童专用的鼻腔冲洗器,操作时动作要轻柔。一般每天可进行1-2次鼻腔冲洗,能有效改善鼻塞等症状。
(二)鼻用减充血剂
可短期使用鼻用减充血剂来缓解鼻塞症状,但需谨慎使用,尤其要注意药物的使用时间,一般不超过3-5天,防止引起药物性鼻炎等不良反应。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使用鼻用减充血剂更要格外谨慎,因为这类药物可能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一定影响。
三、药物治疗
(一)抗病毒药物
如为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鼻炎,早期可使用抗病毒药物。但需根据病毒类型等情况合理选用,目前常用的有一些广谱抗病毒药物等。不过对于大多数普通病毒性急性鼻炎,主要还是依靠机体自身免疫来恢复,抗病毒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
(二)对症治疗药物
1.解热镇痛药:若患者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可根据情况选用适当的解热镇痛药。但要注意不同年龄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等不同,比如儿童一般不推荐使用阿司匹林,而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等相对安全的药物。
2.抗组胺药:对于伴有过敏相关症状,如打喷嚏、流清涕等的急性鼻炎患者,可使用抗组胺药。但要注意药物可能引起的嗜睡等不良反应,对于驾驶员等需要保持清醒的人群要特别提醒。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急性鼻炎时,家长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在治疗方面,更要谨慎选择药物,尽量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如鼻腔冲洗等。同时要注意儿童的饮食护理,保证营养均衡,增强机体抵抗力。另外,儿童鼻腔黏膜娇嫩,在进行局部治疗时操作要更加轻柔,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二)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往往伴有一些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急性鼻炎时,要充分考虑基础疾病对药物治疗的影响。使用药物需更加谨慎,比如在使用鼻用减充血剂等可能影响血压等的药物时,要密切监测血压等指标。同时,老年患者的机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弱,要注意休息和营养的补充,促进病情恢复。
(三)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女性患急性鼻炎时,用药需格外谨慎。应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如鼻腔冲洗等非药物治疗手段。如果需要使用药物,必须在医生的严格评估和指导下进行,权衡药物对胎儿和孕妇自身健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