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肝癌介入手术
肝癌介入手术是经血管局部治疗手段,操作包括血管造影、栓塞与化疗,适应证有不能切除的中晚期肝癌和肝癌切除术后预防复发,禁忌证包括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优势是局部治疗效果好、创伤小,术后可能有发热、腹痛等反应,需相应对症处理,不同年龄、病史等患者有不同情况需考虑。
一、肝癌介入手术的定义
肝癌介入手术是一种经血管的局部治疗手段,是在影像设备引导下,通过穿刺等操作将导管选择性插入供应肿瘤的血管内,然后注入栓塞剂、化疗药物等,达到阻断肿瘤血液供应、局部化疗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
二、肝癌介入手术的操作过程
1.血管造影:通过股动脉等部位穿刺,将导管送至肝动脉,进行血管造影,明确肿瘤的供血动脉、肿瘤大小、位置等情况。
对于不同年龄患者,血管的弹性等情况有所差异,儿童血管较细操作需更精细;有基础心血管病史患者需评估血管穿刺风险等。
2.栓塞与化疗:注入栓塞剂(如碘化油等)使肿瘤血管闭塞,同时注入化疗药物,让药物在肿瘤局部达到较高浓度,发挥杀伤肿瘤细胞作用。
年龄较小患者一般不轻易采用该手术,若为特殊情况需充分评估药物及栓塞剂对其生长发育等影响;女性患者若处于孕期哺乳期则禁忌该手术,因药物等可能影响胎儿或婴儿;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病史患者需谨慎评估手术耐受性。
三、肝癌介入手术的适应证
1.不能切除的中晚期肝癌:对于无法通过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介入手术可作为一种局部治疗手段,控制肿瘤生长。
不同年龄患者身体状况不同,如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需评估是否能耐受手术相关创伤及风险;有不同生活方式患者,如长期饮酒导致的肝癌患者,需在术后注重生活方式调整配合治疗。
2.肝癌切除术后预防复发:对于肝癌切除术后有复发高危因素的患者,可通过介入手术杀灭可能残留的肿瘤细胞。
有肝癌家族史等病史患者,术后更需关注复发情况,介入手术可能是预防复发的重要手段之一,需根据其具体病史制定个性化方案。
四、肝癌介入手术的禁忌证
1.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肝肾功能无法耐受手术相关药物及操作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此类患者需避免该手术,若有相关病史需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改善肝肾功能后再评估。
2.严重黄疸、腹水:黄疸严重提示肝功能极差,腹水明显说明患者一般状况差,手术风险极高。
对于有黄疸、腹水等情况患者,需先处理相关症状改善一般状况后再考虑是否能行介入手术。
3.门静脉主干完全闭塞且侧支循环不良:会影响手术操作及预后等。
有此类血管情况患者需谨慎评估手术可行性。
五、肝癌介入手术的优势
1.局部治疗效果好:能精准将药物和栓塞剂输送到肿瘤部位,对肿瘤局部杀伤作用强。
不同年龄患者局部肿瘤反应可能不同,如儿童肿瘤生物学行为可能与成人有差异,需关注局部反应及后续治疗。
2.创伤小:相对于外科手术,介入手术创伤较小,恢复相对较快。
对于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大手术的患者,介入手术是较好的替代治疗方式,不同年龄、生活方式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
六、肝癌介入手术的术后反应及处理
1.术后发热:多为坏死肿瘤组织吸收热,一般体温在38℃左右,可给予物理降温等对症处理。
不同年龄患者对发热的耐受及处理需注意,儿童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需更谨慎处理发热情况,密切监测体温变化。
2.腹痛:多为栓塞后肿瘤缺血引起,可给予止痛药物对症处理。
有不同病史患者对疼痛的感知和耐受不同,如曾有慢性疼痛病史患者对术后腹痛反应可能不同,需合理使用止痛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