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自检
子宫内膜异位症自检包括症状自查与自我体征检查,症状自查涵盖疼痛(复发性骨盆疼痛、慢性盆腔痛、深部性交痛、下腹部及腰骶部疼痛等且经期发作并加重)、月经异常(经量增多、周期紊乱、经期延长)、不孕及其他特殊症状(如肠道、膀胱、腹壁瘢痕处的周期性症状);自我体征检查有腹部触诊(触摸下腹部有无包块及压痛)和阴道自查(月经结束37天触摸阴道相关部位有无结节或触痛)。特殊人群方面,青少年女性若出现严重经期疼痛或月经异常应及时就医,因青春期内膜异位症易被忽视且影响生育;备孕女性若家族有病史应关注自身症状,因其遗传风险增加且影响受孕;围绝经期女性即便月经不规律或绝经,出现骨盆疼痛等症状仍要警惕内膜异位症,因其绝经后也可能病情进展。
一、子宫内膜异位症自检方法
1.症状自查
疼痛:是最常见症状,包括复发性骨盆疼痛,在月经期间发作且进行性加重,部分患者疼痛可放射至会阴、肛门或大腿。慢性盆腔痛也是常见表现,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对日常生活有不同程度影响。深部性交痛也可能出现,多发生在阴道深部或骨盆深部,尤其在经期前后更为明显。下腹部及腰骶部疼痛也较常见,常在经期发作并随病程进展逐渐加剧。
月经异常:月经量增多,经量可比正常多12倍;月经周期紊乱,周期可延长或缩短;经期延长,正常经期37天,内膜异位症患者经期可能延长至7天以上。
不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不孕风险较高,据研究约40%50%的患者伴有不孕,若夫妻双方有正常性生活且未避孕,一年未孕,需警惕。
其他特殊症状:肠道内异症患者可能出现周期性便血、腹痛、腹泻或便秘;膀胱内异症患者会有周期性尿频、尿痛、血尿;腹壁瘢痕内异症患者在剖宫产或会阴侧切等手术瘢痕处,随经期出现周期性疼痛和包块。
2.自我体征检查
腹部触诊:平卧,双腿屈曲,放松腹部,用手指轻柔按压下腹部,若摸到边界不清、质地较硬且活动度差的包块,同时伴有压痛,可能有异常。
阴道自查:绝经前女性可在月经结束37天,洗净双手及外阴,戴指套,将食指缓慢放入阴道,触摸阴道穹窿、宫颈及子宫周围,若摸到结节或有触痛,需进一步检查。但此方法专业性较强,可能不准确,仅作初步自我筛查。
二、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青少年女性
注意事项:青春期女性若出现与月经相关的严重疼痛,如止痛药无法有效缓解,或月经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因为青春期是身体发育重要阶段,内膜异位症可能影响生殖系统发育及未来生育能力,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建议原因:青春期内膜异位症症状可能不典型,易被忽视或误诊为原发性痛经。但青春期内膜异位症若未及时处理,随年龄增长病情可能加重,增加治疗难度,影响生活质量和生育功能。
2.备孕女性
注意事项:备孕前应详细了解家族中是否有内膜异位症病史,若有,备孕时要更关注自身症状。一旦出现痛经、月经异常等情况,及时就医检查。
建议原因:家族中有内膜异位症病史,遗传风险增加。备孕女性出现相关症状,可能已患有内膜异位症,这会增加不孕风险。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提高受孕几率、保障母婴健康有益。
3.围绝经期女性
注意事项:围绝经期女性即使月经逐渐不规律或绝经,若出现骨盆疼痛、腹部包块等症状,仍要警惕内膜异位症可能。不能因处于围绝经期就忽视这些症状。
建议原因:虽然绝经后,因雌激素水平下降,多数内膜异位症病灶会萎缩,但部分患者仍可能出现症状甚至病情进展。且围绝经期也是多种妇科疾病高发期,及时排查有助于明确病因,制定合理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