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是假癌症
宫颈癌是常见妇科恶性肿瘤,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密切相关,早期可能有接触性出血等症状,晚期症状多样,筛查包括宫颈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测,诊断需阴道镜及宫颈活检,治疗有手术、放疗、化疗等,女性应重视防治,定期筛查,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就医。
一、宫颈癌的发病机制
宫颈癌主要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密切相关。HPV是一种双链环状DNA病毒,有多种亚型,其中高危型HPV的病毒基因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干扰细胞正常的生长调控机制,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和癌变。例如,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和分子生物学研究都证实了高危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因素,全球范围内99%以上的宫颈癌组织中可检测到高危型HPVDNA。
二、宫颈癌的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接触性出血,如性生活后或妇科检查后阴道少量出血。
晚期症状: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出血量可多可少;阴道排液,多为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样或米泔状、有腥臭味的液体;晚期还可出现尿频、尿急、便秘、下肢肿痛等继发症状;若病变累及盆壁、闭孔神经、腰骶神经等,可出现严重持续的腰骶部或坐骨神经痛。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宫颈癌的表现可能因身体机能和基础健康状况有所不同,比如年轻女性可能更易忽视早期接触性出血等症状,而老年女性可能因合并其他慢性疾病,症状表现不典型,容易被漏诊或误诊。
三、宫颈癌的筛查与诊断
筛查方法:主要包括宫颈细胞学检查(如TCT)和HPV检测。TCT可以发现宫颈细胞的形态学变化,HPV检测则能明确是否存在高危型HPV感染。一般建议有性生活的女性从25岁左右开始进行宫颈癌筛查,30-65岁女性可联合进行TCT和HPV检测,每3-5年一次。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女性,如多个性伴侣、性生活过早等,筛查年龄可能需要适当提前。
诊断方法:当筛查发现异常时,需要进一步进行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来明确诊断。阴道镜可以放大观察宫颈病变部位,在可疑病变部位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病理检查是确诊宫颈癌的金标准。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妇科检查以及准确的病理诊断等步骤,能够明确宫颈癌的病变情况,包括肿瘤的分期等,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的患者在诊断过程中可能需要调整检查的侧重点和方式,但都遵循上述基本的诊断流程。
四、宫颈癌的治疗
手术治疗:根据肿瘤的分期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宫颈锥切术、全子宫切除术、广泛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等。对于早期宫颈癌患者,手术是重要的治疗手段,通过手术切除肿瘤病灶,有可能达到治愈的目的。不同年龄的患者身体对手术的耐受性不同,年轻患者可能更注重保留生育功能等,需要在手术方式选择上综合考量。
放疗:包括外照射和内照射,可用于根治性治疗,也可用于术后辅助治疗或晚期宫颈癌的姑息治疗。放疗通过高能射线杀死癌细胞,但会对周围正常组织有一定影响,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放疗方案。
化疗:可用于术前新辅助化疗,缩小肿瘤体积;也可用于术后辅助化疗,杀灭残留的癌细胞;还可用于晚期宫颈癌的姑息化疗,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化疗药物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身体状况并进行相应的支持治疗。
宫颈癌是一种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不是所谓的“假癌症”,通过早期筛查、规范诊断和合理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女性应重视宫颈癌的防治,定期进行筛查,出现相关可疑症状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