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急疹注意事项
幼儿急疹护理需从多方面进行,包括发热护理要密切监测体温、物理降温、避免过度保暖;皮肤护理要保持清洁、穿舒适衣物;饮食护理要保证充足水分、合理安排饮食;休息与活动要保证充足休息、适度活动;小婴儿和有基础疾病的幼儿需特殊护理,小婴儿要更谨慎监测和护理,有基础疾病幼儿要加强监测和注意相关情况及时就医。
一、发热护理
1.体温监测:幼儿急疹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可每1-2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及时了解体温波动情况。因为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高热时易出现惊厥等情况,通过频繁监测体温能更早发现体温变化趋势。
2.物理降温:当体温处于38.5℃以下时,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用温水擦拭幼儿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来降温。这是因为这些部位血管丰富,擦拭后散热效果较好,且温水擦拭相对温和,不会对幼儿皮肤造成过度刺激。
3.避免过度保暖:发热时应适当减少衣物和被褥,让幼儿处于凉爽、通风的环境中,有助于散热,避免因过度保暖导致体温进一步升高。这是由于幼儿自身产热较多,过度保暖会影响散热平衡。
二、皮肤护理
1.保持皮肤清洁:幼儿出疹期间皮肤会有皮疹出现,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可每天用温水给幼儿轻柔擦拭身体,但要注意避免用力搓洗皮疹部位,防止皮肤破损引起感染。因为皮肤清洁可减少细菌滋生,降低感染风险,而轻柔擦拭能避免对皮疹造成损伤。
2.穿着舒适衣物:给幼儿穿着宽松、柔软、棉质的衣物,避免穿着化纤材质或过紧的衣物,以免摩擦皮疹,加重不适。棉质衣物透气性好,能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宽松的衣物可避免对皮疹部位产生压迫。
三、饮食护理
1.保证充足水分:鼓励幼儿多饮用温开水,以补充发热导致的水分丢失,防止脱水。因为发热时幼儿通过呼吸、皮肤蒸发等途径丢失水分较多,充足饮水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代谢。
2.合理安排饮食: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如米粥、面条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有助于幼儿胃肠消化吸收,减轻胃肠负担,而刺激性食物可能会加重胃肠不适或引起皮疹加重等情况。
四、休息与活动
1.保证充足休息:让幼儿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利于身体恢复。因为幼儿在患病期间身体需要能量来对抗疾病,充足休息可促进身体的自我修复。
2.适度活动:在幼儿精神状态允许的情况下,可进行适度的安静活动,如玩一些简单的桌面游戏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适度活动可保持身体的血液循环等,但剧烈运动可能会使幼儿过度疲劳,影响身体恢复。
五、特殊人群提示
1.小婴儿:小婴儿患幼儿急疹时需更加谨慎护理。体温监测要更频繁,因为小婴儿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在物理降温时要格外轻柔,避免冻伤等情况。饮食上要保证奶量摄入,如果是母乳喂养,母亲要注意饮食清淡。休息时要营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密切观察皮疹变化和精神状态,一旦出现精神萎靡、呼吸急促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因为小婴儿免疫力相对更低,病情发展可能更迅速。
2.有基础疾病的幼儿:对于本身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系统疾病等基础疾病的幼儿,患幼儿急疹时要加强监测。体温监测频率可适当增加,除了观察体温、皮疹外,还要密切关注基础疾病相关的症状变化,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要观察有无呼吸急促、面色苍白等情况。在护理过程中要更加注意保暖但又不能过度,保持皮肤清洁时要避免因为基础疾病导致皮肤护理不当而引发感染等并发症,一旦出现任何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幼儿对幼儿急疹的耐受和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