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是否得了鼻咽癌
鼻咽癌可通过症状表现排查、医学检查辅助诊断及高危人群重点关注来进行相关诊断与防控,症状表现有鼻部、耳部、颈部淋巴结及脑神经相关症状;医学检查包括鼻咽镜、影像学及病理活检等;高危人群为EB病毒感染、有家族史及长期处于污染环境者。
一、症状表现排查
1.鼻部症状:早期可能出现回吸性涕血,即早晨起床后从鼻腔回吸吐出带血的鼻涕,时而间断,时而频繁;还可能有鼻塞,多为单侧鼻塞,且随着肿瘤增大,鼻塞可逐渐加重变为双侧鼻塞。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更易被忽视鼻塞症状,因儿童表达相对不清晰,需家长密切观察。
2.耳部症状:肿瘤堵塞咽鼓管咽口时,可引起耳鸣、耳闷塞感及听力下降等中耳炎症状。例如部分患者会感觉耳朵像堵了东西,听力有所减退,这在青少年及成年人中都可能出现,若青少年出现不明原因的单侧耳鸣、耳闷等,需警惕鼻咽癌可能。
3.颈部淋巴结肿大:颈部淋巴结肿大常为首发症状,多发生在颈深部上群淋巴结,开始为单侧,继而发展为双侧。肿大的淋巴结质硬、活动度差、无压痛,且进行性增大。不同性别在颈部淋巴结发现上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女性可能因更关注自身身体变化,相对更易早期发现颈部异常肿大淋巴结。
4.脑神经症状:肿瘤侵犯颅底骨质或通过破裂孔侵入颅内,累及脑神经时可出现相应症状,如头痛、面部麻木、复视、上睑下垂、视力下降等。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对疼痛等症状的感知可能不如年轻人敏感,更需注意全面排查。
二、医学检查辅助诊断
1.鼻咽镜检查:
间接鼻咽镜检查:简便易行,可观察鼻咽部情况,能发现鼻咽部黏膜有无粗糙、新生物等异常。但对于一些隐蔽部位的病变可能观察不够清晰。
纤维鼻咽镜或电子鼻咽镜检查:能更清晰、细致地观察鼻咽部,可直接看到鼻咽部的微小病变,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这是明确诊断鼻咽癌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儿童检查时需更加轻柔操作,避免引起患儿不适和损伤。
2.影像学检查
CT检查:可清晰显示鼻咽部的解剖结构,有助于判断肿瘤的大小、范围及有无颅底骨质破坏等情况。对于成年人及青少年的鼻咽癌诊断有重要价值,能为临床分期提供依据。
MRI检查:对软组织的分辨率比CT高,能更清楚地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尤其是对颅底、海绵窦等部位的病变显示更为清晰,在鼻咽癌的诊断、分期及治疗后随访中具有重要作用。老年人进行MRI检查时需注意其身体是否有金属植入物等影响检查的情况。
3.病理活检:病理活检是确诊鼻咽癌的金标准。通过鼻咽镜检查时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可明确肿瘤的病理类型等。对于一些可疑的颈部淋巴结肿大,还可进行颈部淋巴结穿刺活检或切除活检来明确是否为鼻咽癌转移所致。
三、高危人群重点关注
1.EB病毒感染人群:EB病毒与鼻咽癌的发生密切相关,EB病毒抗体检测阳性的人群属于高危人群,需定期进行鼻咽部的筛查检查,包括鼻咽镜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鼻咽癌。不同年龄的EB病毒感染高危人群都应重视定期筛查,儿童若有EB病毒感染相关情况,也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监测。
2.有鼻咽癌家族史人群:家族中有鼻咽癌患者的人群,其发病风险相对较高,应提高警惕,定期进行鼻咽部的检查,如鼻咽镜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病变。无论年龄大小,有家族史者都要加强自我健康监测意识。
3.长期处于污染环境人群:长期接触甲醛、二手烟等污染环境的人群,鼻咽癌的发病风险可能增加,这类人群应更频繁地关注自身鼻咽部症状,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例如长期在化工厂工作且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的人群,需定期排查鼻咽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