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耳鸣是什么
神经性耳鸣是无外界相应声源或电刺激时患者主观感耳内或颅内有声音的耳部疾病,发病与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相关,临床表现为耳内或颅内异常声音感觉,诊断需病史采集、耳部及其他检查,需与传导性耳鸣等鉴别
一、定义
神经性耳鸣是指在无外界相应声源或电刺激时,患者主观上感觉耳内或颅内有声音的一种耳部疾病。它是听觉系统的感音神经部分发生障碍所引起的耳鸣,病变部位主要在耳蜗、听神经或听觉中枢等部位。
二、发病机制相关因素
(一)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内耳的毛细胞、螺旋神经节细胞等会逐渐发生退行性改变,听觉系统的功能也会减退,这使得老年人相对更容易出现神经性耳鸣。例如,研究发现60岁以上人群中神经性耳鸣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年轻人。
(二)生活方式因素
1.长期暴露于噪声环境:长期处于高强度噪声环境中,如工厂车间、长时间佩戴耳机听高分贝音乐等,噪声会损伤内耳的毛细胞,进而引发神经性耳鸣。比如,在噪声环境中工作超过8小时且未采取防护措施的人群,神经性耳鸣的发病风险显著增加。
2.不良饮食习惯:长期高盐、高脂饮食可能影响内耳的血液循环,导致内耳供血不足,增加神经性耳鸣的发生几率。另外,长期大量饮酒也可能对内耳神经造成损害,诱发耳鸣。
(三)病史因素
1.耳部疾病:如中耳炎、梅尼埃病等耳部疾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迁延不愈可能会影响到内耳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从而引发神经性耳鸣。例如,慢性中耳炎患者由于炎症长期刺激,可能会逐渐出现神经性耳鸣的症状。
2.全身性疾病:一些全身性疾病也与神经性耳鸣相关,像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高血压会导致内耳小动脉硬化,影响内耳的血液供应;糖尿病可引起神经病变,累及听觉神经,这些都可能引发神经性耳鸣。例如,糖尿病病程较长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神经性耳鸣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
三、临床表现
患者主要表现为耳内或颅内持续或间断的异常声音感觉,声音的性质多样,可呈蝉鸣声、嗡嗡声、咔嗒声等。神经性耳鸣的症状可能会在安静环境下更为明显,从而影响患者的睡眠、注意力集中以及情绪等。比如,患者可能会因为耳鸣难以入睡,长期睡眠不足又会进一步加重耳鸣的症状,形成恶性循环;同时,耳鸣也可能会使患者在工作或学习时注意力分散,影响生活质量。
四、诊断方法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耳鸣出现时间、频率、响度、伴随症状以及相关的病史、生活方式等情况。通过了解这些信息,初步判断可能的病因和病情特点。例如,询问患者是否有长期噪声暴露史、耳部疾病史、全身性疾病史等。
(二)耳部检查
包括耳镜检查,观察外耳道、鼓膜等情况,排除外耳道异物、鼓膜病变等外耳、中耳因素导致的耳鸣;还可能进行纯音听阈测试、声导抗检查等,了解听力情况和中耳功能,进一步明确是否为神经性耳鸣以及判断听力损失的程度等。
(三)其他检查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还会进行影像学检查,如头部磁共振成像(MRI)等,以排除颅内病变等引起的耳鸣;对于一些怀疑有全身性疾病相关的耳鸣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血糖、血脂、血压等相关的全身性检查。
五、鉴别诊断
需要与传导性耳鸣相鉴别,传导性耳鸣是由于外耳道堵塞、中耳病变等导致声音传导障碍引起的耳鸣,通过耳部检查等可以发现外耳道或中耳的器质性病变,而神经性耳鸣主要是由于感音神经部分病变引起,耳部检查可能无明显的外耳道和中耳器质性病变。同时,还需要与血管性耳鸣等其他类型的耳鸣相鉴别,血管性耳鸣可通过血管造影等检查发现血管异常等情况来进行区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