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与肝血管瘤B超区别
肝癌在B超下多为低、高或混合回声结节,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血流丰富;肝血管瘤多为高回声结节,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内部回声均匀、血流不丰富。年龄、性别对二者B超表现影响不大,长期酗酒增肝癌风险,肝炎病史增肝癌漏误诊风险,肝血管瘤一般不受生活方式明显影响但需定期复查
一、回声特点
肝癌:肝癌在B超下多表现为低回声、高回声或混合回声结节。低回声结节较为常见,其边界多数不清晰,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可伴有有声晕等表现。例如有研究显示,约60%-70%的原发性肝癌在B超上呈现低回声特征,这是因为肝癌组织内部细胞排列紊乱,与周围肝组织的声阻抗差异导致回声表现不同。
肝血管瘤:肝血管瘤B超多表现为高回声结节,边界清晰,呈圆形或椭圆形,内部回声均匀,犹如“筛网状”改变。多数肝血管瘤的回声强度高于周围肝组织,这是由于血管瘤内部由扩张的血管腔隙组成,其声阻抗与周围肝组织差异使得回声表现为高回声且均匀。
二、边界情况
肝癌:肝癌的边界通常不清晰,与周围肝组织分界模糊,这是因为肝癌细胞呈浸润性生长,会向周围肝组织侵犯,导致边界难以明确区分。不同病理类型的肝癌边界情况可能略有差异,但总体来说边界不清是较为常见的表现。
肝血管瘤:肝血管瘤边界清晰,与周围肝组织有明显的界限,这是因为肝血管瘤是一种良性肿瘤样病变,多有完整的包膜,将瘤体与周围肝组织分隔开来,所以边界清楚。
三、形态表现
肝癌:肝癌的形态多不规则,可为分叶状、锯齿状等,这与肝癌细胞的无序生长有关。而且肝癌结节可向周围肝组织突出,导致形态不规则。例如在一些大型的临床B超研究中发现,约80%的肝癌结节形态不规则。
肝血管瘤:肝血管瘤形态多规则,呈圆形或椭圆形,这是因为肝血管瘤是一种较为规则的血管扩张性病变,其生长相对有一定的方向性,所以多数呈现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形态。
四、血流情况
肝癌:肝癌由于肿瘤生长迅速,需要大量的血液供应,所以其内部及周边血流较为丰富。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发现,肝癌结节内部及周边有较丰富的血流信号,可检测到动脉血流,且阻力指数多偏高。有研究表明,约70%以上的肝癌可检测到动脉血流信号。
肝血管瘤:肝血管瘤内部血流相对不丰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时,多数肝血管瘤仅能检测到少量血流信号,且多为静脉血流,阻力指数较低。这是因为肝血管瘤的血管主要是扩张的静脉血管,血流速度相对较慢,所以血流信号不如肝癌丰富。
五、对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人群的影响及应对
年龄方面:对于儿童肝癌患者,其B超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但总体仍符合上述回声、边界等特点。儿童肝癌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其B超特征与成人肝癌的基本规律一致。而对于老年人群,肝癌的B超表现可能受肝脏本身退行性变等因素影响,但主要的回声、边界等特征还是以肝癌的典型表现为主。女性和男性在肝癌和肝血管瘤的B超表现上无明显性别差异,B超表现主要取决于病变本身的病理特征。
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酗酒的人群,发生肝癌的风险增加,其B超下肝癌的表现可能更具侵袭性特征。而有肝血管瘤的人群,一般生活方式对其B超表现影响不大,但如果有剧烈运动等情况,一般也不会改变肝血管瘤的B超基本特征。对于有肝炎病史的人群,尤其是乙肝、丙肝病史者,发生肝癌的几率较高,在B超检查时需更加密切关注肝脏结节情况,肝炎病史会增加肝癌在B超下被漏诊或误诊的风险需引起重视;而有肝血管瘤病史的人群,其肝血管瘤一般不会因为既往病史而改变B超表现,但需定期复查观察肝血管瘤的变化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