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有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怎么办
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评估、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如下:病情评估需观察症状表现及判断严重程度;一般治疗包括环境调整、休息与饮食;药物治疗有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等;其他治疗包含吸氧、吸痰;过敏体质、有基础疾病及低龄儿童有各自注意事项,要密切监测、规范操作与用药等以保障患儿健康。
一、病情评估
1.观察症状表现: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主要表现为喘息、咳嗽、发热等症状,需密切观察喘息的频率、程度,咳嗽的性质、咳痰情况以及体温变化等。不同年龄儿童症状可能有所差异,婴儿可能更易出现呼吸急促、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等表现,而较大儿童喘息症状相对可能较典型但表现形式可能因个体差异不同。同时要关注患儿精神状态,若精神差、嗜睡等可能提示病情较重。
2.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根据患儿呼吸频率、有无发绀、是否能安静玩耍或入睡等情况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如呼吸频率明显增快(婴儿>60次/分,幼儿>50次/分,儿童>40次/分)、出现明显发绀、不能平卧、烦躁不安等提示病情较重,需及时处理。病史方面若有过敏史、既往喘息反复发作史等,在评估时需重点考虑,可能提示病情易反复或较复杂。
二、一般治疗
1.环境调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一般22-25℃)、湿度适中(50%-60%),避免刺激性气体、烟雾等刺激患儿呼吸道,减少对呼吸道的不良影响,利于缓解喘息等症状,尤其对于过敏体质儿童,良好的环境可降低病情加重风险。
2.休息与饮食:保证患儿充足休息,对于婴幼儿要减少剧烈活动。饮食上给予清淡、易消化且富含营养的食物,适当多饮水,以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利于痰液排出,不同年龄儿童饮食需根据其消化能力和营养需求进行调整,比如婴儿喂养要注意避免呛咳等情况。
三、药物治疗
1.支气管舒张剂:如存在明显喘息,可考虑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常用的有沙丁胺醇等(需根据患儿具体情况由医生评估后选择),其可缓解支气管痉挛,减轻喘息症状,但要注意低龄儿童使用需谨慎,严格遵循医生指导。
2.糖皮质激素:若病情较重,有明显炎症反应等情况,可能会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等雾化吸入治疗,可减轻气道炎症,但使用时需权衡利弊,由医生根据患儿病情决定是否使用及使用方案。
四、其他治疗
1.吸氧治疗:对于有低氧血症表现(如发绀等)的患儿,需给予吸氧治疗,纠正缺氧状态,根据患儿缺氧程度调整吸氧浓度和流量等,保证血氧饱和度维持在正常范围,不同年龄儿童吸氧流量等有相应要求,要准确调节。
2.吸痰处理:若患儿痰液较多且不易咳出,可进行吸痰操作,保持呼吸道通畅,但吸痰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呼吸道黏膜,根据患儿年龄等选择合适的吸痰管等工具,对于婴儿等小年龄儿童吸痰需格外谨慎。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过敏体质儿童:要详细询问过敏史,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的药物或接触过敏原,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过敏反应发生,如皮疹、瘙痒、呼吸困难加重等情况,一旦出现需立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有基础疾病儿童:如既往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患儿,在患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时,病情变化可能会影响基础疾病,需更加密切监测病情,及时与基础疾病的治疗进行协调,比如关注心脏功能变化等相关指标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情况。
3.低龄儿童:低龄儿童在治疗和护理中要特别注意操作的轻柔性和安全性,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医嘱,剂量等要准确把握,避免因不恰当的操作或用药导致不良后果,同时要关注其生长发育相关情况,病情恢复后也要注意后续的健康监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