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表现
化脓性中耳炎有不同临床表现,症状表现有耳痛(早期突出,鼓膜穿孔后减轻)、听力减退及耳鸣(因中耳腔积液等致传导受影响)、耳流脓(鼓膜穿孔后有脓,性质量因病情而异);耳部检查体征有鼓膜变化(早期松弛部充血,后弥漫充血肿胀,穿孔先针尖后大)、乳突部及耳周检查(急性者乳突轻度压痛,慢性者耳周可肿胀);全身表现小儿重(有发热寒战等,婴幼儿有消化道症状)、成人相对轻(部分有轻度症状);不同类型中急性起病急,多因感冒等诱因细菌感染;慢性由急性迁延而来,有耳流脓间歇、听力下降,长期可致颅内外并发症。
耳痛:多为突然发生的剧烈耳痛,婴幼儿由于无法准确表达,可能会出现哭闹、抓耳等表现。儿童及成人则可明确诉说耳痛,疼痛可为搏动性跳痛或刺痛,在吞咽、咳嗽时耳痛可加重,当鼓膜穿孔脓液流出后,耳痛会明显减轻。一般在疾病早期,尤其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发病初期,耳痛症状较为突出,这是因为炎症刺激导致中耳腔内压力变化,刺激耳部神经引起疼痛。
听力减退及耳鸣:患者可出现听力下降,自听增强。部分患者还可伴有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等。听力减退主要是由于中耳腔积液、鼓膜穿孔等导致声音传导受到影响。例如,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时,中耳内有炎症渗出,影响了声波的正常传导,从而引起听力下降;而耳鸣则可能与中耳炎症波及内耳或影响神经功能有关。
耳流脓:鼓膜穿孔后,耳内会有脓液流出,初始时脓液可能较黏稠,随着病情发展,脓液可变为脓性分泌物。脓液的性质、量等会因病情严重程度及病程不同而有所差异。在急性期,脓液量可能相对较多,颜色可为黄色、白色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耳流脓可能呈间歇性发作,脓液量一般相对较少,但可伴有异味。
耳部检查体征
鼓膜变化:早期鼓膜松弛部充血,之后鼓膜弥漫性充血、肿胀,随着病情进展,鼓膜穿孔多先为针尖样,随后可发展为不规则的大穿孔。通过耳镜检查可以观察到鼓膜的这些变化,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早期鼓膜松弛部充血,是由于炎症累及鼓膜松弛部的血管,导致血管扩张充血;而鼓膜穿孔是炎症进一步发展,使鼓膜组织坏死、破溃所致。
乳突部及耳周检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在乳突部可能有轻度压痛,尤其是儿童,乳突气房发育不完全,但炎症也可波及乳突,引起乳突部的炎症反应;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若病情反复发作,可能会出现耳周软组织肿胀等表现。
全身表现
小儿全身症状较重:常伴有发热、寒战、乏力等全身症状,体温可高达39℃-40℃,婴幼儿可能还会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这是因为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对感染的反应较为强烈,炎症容易引发全身的应激反应。例如,当化脓性中耳炎由细菌感染引起时,细菌产生的毒素等物质可引起小儿全身的炎症反应,导致发热、消化道功能紊乱等表现。
成人全身症状相对较轻:成人患化脓性中耳炎时,全身症状一般不如小儿严重,可能仅有轻度发热、乏力等表现,但也有部分抵抗力较弱的成人可能出现较明显的全身症状。
不同类型化脓性中耳炎的特殊表现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起病较急,症状出现迅速,上述耳痛、听力减退、耳流脓及全身症状等表现较为典型,多在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诱因后发病,炎症多为细菌感染所致,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常见病原菌感染。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一般由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及时治愈或反复发作迁延而来,表现为耳流脓间歇性发作,可伴有鼓膜穿孔,听力下降程度不一,长期耳流脓可能会导致鼓膜紧张部大穿孔甚至缺失,还可能引起颅内外并发症,如出现头痛、眩晕、面瘫等症状时,提示可能有颅内或颅外的并发症发生,需高度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