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属疱疹病毒科,具双链DNA结构,形态为球形,有核心、衣壳等结构;具高度传染性,经呼吸道飞沫等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儿童易患水痘,部分病毒潜伏后免疫力下降可致带状疱疹;水痘冬春高发、儿童多发,有前驱症状及向心性皮疹等特点;带状疱疹多见于成人老人,有神经痛及带状排列水疱等特点;可依临床表现诊断,接种疫苗可预防,患者需隔离等。
形态结构
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约150-200纳米,由核心、衣壳、被膜和包膜组成。核心为双链DNA,衣壳是二十面体对称结构,由壳粒组成,被膜为位于衣壳和包膜之间的一层蛋白,包膜来自宿主细胞的细胞膜,表面有糖蛋白刺突。
生物学特性
传染性: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儿童,感染后可引起水痘,部分病毒会潜伏在体内,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可再次激活引起带状疱疹。
水痘的发病机制:病毒经呼吸道黏膜或眼结膜侵入人体后,在局部淋巴结复制,然后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病毒血症,病毒随血流到达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并再次增殖,再次入血后散布到全身各组织,主要侵犯皮肤,在皮肤的棘状细胞层内大量增殖,导致细胞肿胀、组织液积聚,形成水痘皮疹。
带状疱疹的发病机制:当人体初次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后,病毒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内。当机体受到某些因素影响,如劳累、感染、恶性肿瘤、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潜伏的病毒被激活,病毒沿感觉神经轴突下行到达所支配的皮肤区域,在神经末梢大量繁殖,引起神经节炎和神经炎,同时在皮肤处引起疱疹,表现为带状疱疹。
流行病学特点
水痘的流行情况:水痘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生,冬春季节发病率较高,可在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引起暴发流行。主要发生在儿童,6个月以下婴儿因从母体获得抗体,发病较少,1-4岁儿童发病率较高。
带状疱疹的流行情况:带状疱疹多见于成年人和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等,患带状疱疹的风险增加。
临床特点
水痘的临床特点:水痘潜伏期一般为10-21天,平均14天。发病初期可出现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等前驱症状,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首先见于躯干和头部,然后蔓延至面部和四肢,呈向心性分布,皮疹初为红色斑疹,数小时后变为丘疹并发展成疱疹,疱疹为椭圆形,大小不一,疱液初为透明,后变混浊,疱疹易破溃,2-3天开始结痂,结痂脱落后一般不留瘢痕。
带状疱疹的临床特点:带状疱疹好发于胸段神经、颈段神经、三叉神经等部位,发病前局部皮肤常先有感觉过敏或神经痛,1-3天后出现不规则的红斑,继而出现成簇的粟粒至绿豆大小的丘疹,迅速变为水疱,水疱沿神经走向呈带状排列,各簇水疱之间皮肤正常,水疱一般在2-3周内干涸结痂,脱痂后可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部分患者可遗留神经痛,神经痛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诊断与防治
诊断方法:水痘和带状疱疹可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进行初步诊断,必要时可进行病毒学检查,如疱疹刮片检查多核巨细胞和核内包涵体,或进行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查等明确诊断。
预防措施: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最有效的措施,水痘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降低水痘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对于带状疱疹,目前也有疫苗可供使用,如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可降低带状疱疹的发病风险和减轻发病后的症状。对于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应进行隔离,避免病毒传播,患者应注意休息,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皮疹,防止继发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