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筛查是早期发现大肠癌及癌前病变的措施,常见方法有粪便隐血试验、结肠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不同人群有不同筛查建议,一般人群40岁起开始筛查,高危人群如家族史、肠道疾病、不良生活方式人群筛查更积极。
一、大肠癌筛查的定义
大肠癌筛查是指通过一系列检查方法,早期发现大肠癌及癌前病变的措施。其目的是在无症状阶段就发现可能存在的病变,从而提高大肠癌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
二、常见的大肠癌筛查方法
1.粪便隐血试验
原理:检测粪便中是否存在肉眼不可见的微量血液。因为大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可能会有少量出血,导致粪便中出现隐血。
意义:是大肠癌筛查的常用初筛方法之一。一般采用化学法或免疫法进行检测。例如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相对特异性更高,能更好地区分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不同年龄、性别人群都可进行该检查,对于有大肠癌家族史等高危人群更应定期进行此项检查,因为有家族史的人群患大肠癌风险相对较高,通过粪便隐血试验可以早期发现可能的病变迹象。
2.结肠镜检查
原理:将结肠镜经肛门插入,直达回盲部,可直接观察肠道黏膜情况,能发现肠道内的息肉、肿瘤等病变,并可直接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是诊断大肠癌的金标准。
意义:对于40岁以上一般人群,若粪便隐血试验阳性或有大肠癌相关症状(如便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等),建议进行结肠镜检查。对于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群,一般建议从40岁开始或比家族中最早发病者提前10年开始进行结肠镜筛查。男性和女性在检查前都需要做好肠道准备,如检查前1-2天进食少渣饮食,检查前一晚口服泻药清洁肠道等。肠道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结肠镜检查的效果,充分的肠道准备能让医生清晰观察肠道黏膜,提高病变的检出率。
3.影像学检查
CT结肠成像(CTC):通过口服对比剂充盈肠道后进行CT扫描,然后重建图像来观察肠道情况。对于一些不能耐受结肠镜检查的人群可以作为一种替代筛查方法。例如对于老年人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结肠镜的细致操作时,CTC可以初步评估肠道是否存在病变,但CTC的准确性相对结肠镜稍低,发现病变后还需进一步结肠镜及病理检查确诊。
钡剂灌肠检查:将钡剂通过肛管灌入肠道,然后进行X线摄片,观察肠道形态。也可用于大肠癌的筛查,但同样存在准确性相对结肠镜较低的情况,且对于微小病变的检出不如结肠镜敏感。
三、不同人群的大肠癌筛查建议
1.一般人群:40岁以上的一般人群应开始进行大肠癌筛查,可选择粪便隐血试验每年一次,每5-10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如果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则需要进一步进行结肠镜检查明确诊断。
2.高危人群
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群:如果家族中有一级亲属(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患有大肠癌,那么该人群属于高危人群。建议从40岁开始,或者比家族中最早发病者的发病年龄提前10年开始进行筛查。筛查方法可以更积极一些,如每3-5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因为家族遗传因素增加了患大肠癌的风险,所以需要更密切地监测肠道情况。
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等肠道疾病的人群:这类人群患大肠癌的风险比一般人群明显升高。需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病程等因素制定筛查计划,可能需要更频繁地进行结肠镜检查,例如病程超过8年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建议每年进行结肠镜检查,观察肠道黏膜有无异常增生等癌前病变迹象。
长期高脂、低纤维饮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这些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大肠癌的发病风险。虽然没有家族史等特定高危因素,但也应按照一般人群的筛查建议进行筛查,同时尽量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如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高脂食物的摄取,戒烟限酒等,以降低大肠癌的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