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儿重症肺炎
小儿重症肺炎是儿科严重肺部感染性疾病,由病原体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有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多系统表现,符合相应主要或次要标准可诊断,治疗包括抗感染、呼吸支持及对症支持,预后有差异,可通过增强体质等措施预防。
一、定义
小儿重症肺炎是儿科较为严重的肺部感染性疾病,是指肺炎合并了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肠麻痹、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一项或多项系统功能障碍的肺炎。
二、病因
主要由病原体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有细菌(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毒(如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支原体等。不同年龄小儿易患的病原体有所差异,比如婴幼儿期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感染较为常见;年长儿则以肺炎链球菌、支原体感染相对多见。此外,小儿自身免疫力较低、呼吸道解剖生理特点(如气管、支气管较狭窄,黏液分泌少,纤毛运动差等)也是易患重症肺炎的因素,同时,一些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病等)会增加小儿患重症肺炎的风险。
三、临床表现
(一)呼吸系统表现
除了有一般肺炎的咳嗽、咳痰、发热等表现外,还会出现呼吸急促,呼吸频率可超过40次/分钟,严重时可出现点头呼吸、三凹征(即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患儿口唇、甲床发绀,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呼吸困难加重,甚至呼吸节律改变等。
(二)循环系统表现
可出现心率增快,婴儿心率常>160次/分钟,幼儿>140次/分钟,可伴有心音低钝、奔马律,严重者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发凉、皮肤花纹等休克表现,同时可能出现肝脏短期内迅速增大等心力衰竭表现。
(三)神经系统表现
患儿可能出现烦躁不安、嗜睡,甚至昏迷、惊厥等,部分患儿可有脑膜刺激征,如前囟膨隆等。
(四)消化系统表现
常有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中毒性肠麻痹,表现为腹胀明显,肠鸣音消失,部分患儿可呕血、黑便等。
四、诊断标准
(一)主要标准
1.需有创机械通气;
2.感染性休克需血管活性药物治疗。
(二)次要标准
1.呼吸频率:婴儿>70次/分钟,幼儿>60次/分钟,儿童>50次/分钟;
2.氧合指数(PaO/FiO):婴儿<200,幼儿<200,儿童<250;
3.多肺叶浸润;
4.意识障碍和(或)定向障碍;
5.血尿素氮(BUN)>7.14mmol/L;
6.收缩压<90mmHg需积极的液体复苏。符合1项主要标准或3项次要标准以上者可诊断为重症肺炎。
五、治疗原则
(一)抗感染治疗
根据不同的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如细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病毒感染可使用抗病毒药物;支原体感染则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
(二)呼吸支持治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可采用吸氧、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等方式纠正缺氧,严重时需进行机械通气等呼吸支持治疗。
(三)对症支持治疗
针对出现的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中毒性脑病等并发症进行相应的对症处理,如纠正心力衰竭、降低颅内压等,同时要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保证营养供给等。
六、预后及预防
(一)预后
小儿重症肺炎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多数患儿可以痊愈,但如果治疗不及时或病情严重,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存活患儿也可能遗留一些后遗症,如肺功能受损、智力发育受影响等。
(二)预防
增强小儿体质,合理喂养,及时添加辅食,保证营养均衡;避免带小儿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按时接种疫苗,如肺炎球菌疫苗等,可有效预防一些病原体感染引起的肺炎;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小儿,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加强护理。同时,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