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癌和浸润癌的主要区别
原位癌是癌细胞局限于上皮层内未突破基底膜,侵袭能力弱、不转移,治疗简单预后好,影像学表现局限,病理见上皮全层被癌细胞占据且基底膜完整;浸润癌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向间质浸润,侵袭能力强、有转移潜力,治疗复杂预后较差,影像学有明显肿块及周围浸润表现,病理见癌细胞突破基底膜且间质有浸润、异型性更明显
一、定义与病理特征
1.原位癌:是指癌细胞仅局限于上皮层内,未突破基底膜向下浸润生长的癌。从病理形态上看,癌细胞的形态和排列虽有异常,但仍局限在原发部位的上皮组织内,基底膜完整,没有侵犯周围间质的现象。例如子宫颈原位癌,癌细胞局限于宫颈上皮内,未穿透基底膜侵犯间质。
2.浸润癌:癌细胞已突破基底膜,向间质浸润生长。其病理表现为癌细胞不仅在上皮层内异常增生,还能穿过基底膜进入间质组织,可形成癌巢等结构,并且有向周围组织侵犯和转移的潜在可能。比如乳腺癌浸润癌,癌细胞突破乳腺导管或小叶的基底膜,向乳腺间质浸润。
二、侵袭能力与转移潜力
1.原位癌:由于未突破基底膜,侵袭能力极弱,一般不会发生转移。因为转移通常需要癌细胞突破基底膜进入血管或淋巴管等循环系统,而原位癌局限在上皮内,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例如皮肤原位癌,通常只在原发部位生长,很少转移到远处器官。
2.浸润癌:具有较强的侵袭能力,因为已经突破基底膜,能够进入周围间质,进而可侵入血管、淋巴管等,随着血液循环或淋巴循环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例如肺癌浸润癌,癌细胞可通过血液转移到脑、骨等远处器官,形成转移灶。
三、治疗与预后
1.原位癌:治疗相对简单,通常采用局部切除等方法即可,如宫颈原位癌可通过宫颈锥切术等局部手术切除病变组织,术后复发风险相对较低,预后较好。因为病变局限,手术完整切除后一般能达到治愈效果,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寿命影响较小。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如年轻女性患宫颈原位癌,通过规范治疗大多可保留生育功能等;老年患者治疗后也能较好地控制病情,延长生存期限。
2.浸润癌:治疗较为复杂,往往需要综合手术、化疗、放疗等多种手段。手术范围通常较大,可能需要根治性切除肿瘤及周围部分组织,术后还可能需要辅助化疗、放疗等进一步杀灭可能残留的癌细胞。预后相对原位癌较差,因为存在转移风险,即使经过治疗,仍有一定的复发和转移几率。对于不同性别患者,如男性肺癌浸润癌患者,治疗时需根据其身体状况、肿瘤分期等制定个体化方案;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吸烟的肺癌浸润癌患者,治疗后仍需注意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以降低复发风险;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浸润癌患者,治疗过程中需综合考虑基础病对治疗的影响及治疗对基础病的可能干扰等。
四、影像学及病理诊断区别
1.影像学检查
原位癌:在影像学上往往表现为局部上皮层的异常增厚等相对局限的改变,一般没有明显的间质浸润表现。例如乳腺原位癌在乳腺钼靶检查中可能表现为局部乳腺组织密度稍增高,但没有明显的肿块向间质浸润的征象。
浸润癌:影像学上可发现有明显的肿块形成,且肿块边界不清,常伴有向周围组织浸润的表现,如在CT、MRI等检查中可见肿瘤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晰,有侵犯周围脂肪间隙、血管等情况。例如肺癌浸润癌在胸部CT上可看到肺部肿块,边缘有毛刺,可能侵犯支气管壁或周围肺组织等。
2.病理诊断
原位癌:病理切片镜下可见上皮全层被癌细胞占据,但基底膜完整,癌细胞的异型性相对浸润癌可能稍轻一些,但细胞排列紊乱明显。通过免疫组化等辅助检查也可帮助明确病变局限在上皮层内。
浸润癌:病理切片镜下可见癌细胞突破基底膜,间质内有癌细胞浸润,癌细胞的异型性更明显,核分裂象增多等,免疫组化等检查可进一步明确肿瘤的来源及浸润情况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