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炎的症状表现多样,包括胃肠道症状(腹泻,轻症数次至10余次糊状或稀水样便,重症可达数十次蛋花汤样或水样便,部分带黏液或血丝;呕吐,轻重不一,小婴儿可能溢奶;腹痛,患儿阵发性哭闹,年龄稍大儿童多表述脐周痛,小婴儿通过动作提示)、全身症状(发热,轻度37.538.5℃,重度超38.5℃;精神萎靡;脱水,分轻、中、重度,表现不同且婴儿易发生进展快),特殊人群存在表现差异,如年龄上新生儿和小婴儿症状不典型、病情进展快,学龄前和学龄儿童症状典型但活动易掩盖病情;性别上女宝宝腹泻时要注意会阴部清洁;生活方式上饮食不规律等会增加发病风险且病情重、恢复慢;病史方面有肠道疾病史等情况的患儿症状更复杂严重,治疗需综合考虑原发病制定方案。
一、胃肠道症状
1.腹泻:是小儿肠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轻症患儿每天腹泻次数可能在数次至10余次,粪便多为糊状或稀水样,颜色可能为黄色、黄绿色等。重症患儿腹泻次数可能更多,甚至可达数十次,可呈蛋花汤样或水样便,部分患儿粪便中还可能带有黏液或血丝。例如轮状病毒肠炎,典型表现为大量黄色水样便,无腥臭味。
2.呕吐:程度轻重不一,轻症可能仅偶尔呕吐12次,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重症患儿可能频繁呕吐,呕吐物可为未消化的食物、胃液,严重时可呕吐胆汁,呈黄绿色。较小的婴儿可能表现为溢奶,这与他们的胃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肌发育不完善有关。
3.腹痛:患儿常表现为阵发性哭闹不安,尤其是在进食后或排便前疼痛可能会加剧。年龄稍大的儿童能够表述腹痛的部位,多集中在脐周;年龄较小的婴幼儿无法准确表达,可能通过蜷缩身体、双手按腹等动作来提示腹痛。
二、全身症状
1.发热:不同病因引起的肠炎发热程度有所不同。轻度肠炎患儿体温可能在37.538.5℃之间,呈低热状态;重度肠炎患儿体温可能超过38.5℃,甚至达到39℃以上的高热。例如细菌性肠炎,发热症状可能较为明显。
2.精神萎靡:由于腹泻、呕吐导致身体水分和电解质丢失,以及疾病本身的消耗,患儿可能出现精神不振、嗜睡、烦躁不安等表现。年龄越小的患儿,精神状态的改变可能越明显。
3.脱水:根据脱水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脱水时,患儿可能表现为口唇稍干、尿量略减少;中度脱水时,患儿眼窝和囟门凹陷,皮肤弹性变差,尿量明显减少;重度脱水时,患儿可出现精神极度萎靡、皮肤发花、血压下降、休克等严重症状。不同年龄段的患儿对脱水的耐受性不同,婴儿相对更容易发生脱水且进展较快。
三、特殊人群表现差异
1.年龄因素:新生儿和小婴儿肠炎症状可能不典型,除了上述常见症状外,还可能出现体温不升、拒奶、嗜睡等情况,且由于其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全,病情进展可能更快,更容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的症状相对较为典型,但由于他们活动量较大,可能在脱水早期仍能维持一定的活动,容易掩盖病情,家长需要更加关注其精神状态和尿量变化。
2.性别因素:一般来说,小儿肠炎的表现症状在性别上没有明显差异,但在护理过程中,由于生理结构的不同,女宝宝在腹泻时更要注意会阴部的清洁,以防止泌尿系统感染。
3.生活方式因素:如果患儿平时饮食不规律、喜欢吃生冷食物或有不良的卫生习惯,可能会增加肠炎的发生风险,且病情可能相对较重,恢复时间也可能较长。对于这类患儿,除了积极治疗肠炎外,还需要调整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
4.病史因素:如果患儿既往有肠道疾病史、过敏史或免疫力低下等情况,患肠炎后症状可能更为复杂和严重。例如有食物过敏史的患儿,在肠炎发作时可能同时伴有过敏症状的加重,如皮疹、瘙痒等。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儿,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原发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