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的症状及预防
口腔癌有口腔内肿块或硬结、溃疡不愈、疼痛、牙齿松动或脱落、张口困难、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预防需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避免咀嚼槟榔,注意口腔卫生包括保持清洁和定期检查,合理饮食要均衡营养、减少刺激性食物摄入,避免长期紫外线照射,及时治疗口腔疾病
一、口腔癌的症状
1.口腔内肿块或硬结:口腔内可出现经久不愈的肿块或硬结,一般质地较硬,可能伴有疼痛或无明显疼痛,常见于牙龈、颊黏膜、舌等部位,年龄较大者、有长期吸烟饮酒史者等人群相对更易出现此类症状,因为长期不良刺激易引发口腔组织异常增生。
2.溃疡不愈:口腔内的溃疡超过两周仍不愈合,且溃疡边缘不整齐,基底有硬结,可能伴有疼痛加重等情况,男性、长期熬夜、免疫力低下人群等相对更需警惕,长期熬夜等会降低免疫力,增加患病风险。
3.疼痛:早期可能仅感局部轻微疼痛,随着病情发展疼痛逐渐加重,影响进食、说话等,有口腔疾病史或长期佩戴不合适假牙等情况的人群,假牙长期摩擦等刺激可能导致口腔组织病变引发疼痛。
4.牙齿松动或脱落:肿瘤侵犯牙槽骨等可导致牙齿松动、脱落,有口腔手术史或牙周病病史者更应关注牙齿情况变化,牙周病本身就可能影响牙齿稳固性,若再发生口腔癌则更易出现牙齿问题。
5.张口困难:肿瘤侵犯咀嚼肌等部位可引起张口困难,多见于中晚期患者,长期咀嚼槟榔等刺激性食物的人群患口腔癌致张口困难的风险较高,槟榔中的成分对口腔黏膜有严重刺激。
6.颈部淋巴结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颈部淋巴结无痛性肿大,尤其是单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年龄较大、有口腔癌家族史者需重视颈部淋巴结情况,家族遗传因素可能增加患病易感性。
二、口腔癌的预防
1.避免不良生活习惯
戒烟限酒:吸烟是口腔癌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大量吸烟会使口腔黏膜反复受到烟草中有害物质刺激,饮酒也会增加患病风险,男性尤其要注意减少吸烟饮酒量,女性长期吸烟饮酒同样会提升患病几率,应尽量戒烟戒酒或控制摄入量。
避免咀嚼槟榔:长期咀嚼槟榔会导致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等病变,进而增加口腔癌发生风险,各年龄人群都应远离槟榔,尤其青少年正处于口腔组织发育阶段,更应杜绝咀嚼槟榔。
2.注意口腔卫生
保持口腔清洁:每天早晚正确刷牙,饭后漱口,使用牙线等辅助清洁工具,可有效清除口腔内食物残渣和细菌,降低口腔感染和病变几率,儿童应在家长帮助下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掌握正确刷牙方法,老年人牙齿松动等情况可选择合适的口腔清洁辅助工具。
定期口腔检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尤其是有口腔癌高危因素的人群,如长期吸烟饮酒、口腔卫生差、有口腔癌前病变等人群,定期检查能早期发现口腔异常情况,及时干预,中老年人更应重视定期口腔检查,随着年龄增长,口腔组织易出现变化。
3.合理饮食
均衡营养: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保证身体营养均衡,增强机体免疫力,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保证营养全面以维持口腔组织正常发育,老年人也应通过合理饮食补充营养,维持口腔健康。
减少刺激性食物摄入:避免过多食用过烫、过辣、过酸等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长期刺激口腔黏膜可能引发病变,各年龄人群都应注意控制刺激性食物的食用量,尤其有口腔疾病史者更要避免刺激性食物加重病情。
4.避免长期紫外线照射:长期暴露在阳光下的口腔部位可能因紫外线照射增加患病风险,户外活动时可采取佩戴口罩等防护措施,尤其是长期从事户外工作的人群,如农民等,需注意对口腔部位的防晒。
5.及时治疗口腔疾病:积极治疗口腔内的龋齿、牙周炎、口腔溃疡等疾病,防止病情迁延发展引发口腔癌,有口腔疾病的人群应遵循医生建议及时治疗,儿童若有龋齿等口腔问题要尽早治疗,避免影响牙齿发育和口腔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