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癌与原位癌的区别有哪些
原位癌是癌细胞局限于上皮层内未突破基底膜,浸润癌是癌细胞已突破基底膜向间质浸润,二者在定义、病理表现、转移能力、治疗预后及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上有不同,原位癌治疗简单、预后好,浸润癌治疗复杂、预后相对差,且相关因素会影响其发生发展等情况
一、定义方面
1.原位癌:是指癌细胞仅局限于上皮层内,未突破基底膜向间质浸润的癌。例如子宫颈原位癌,癌细胞局限于宫颈上皮内,未穿透基底膜侵犯间质。其病变细胞形态和结构异常,但尚未具有侵袭和转移能力。
2.浸润癌:是指癌细胞已突破基底膜,向间质浸润生长的癌。如浸润性乳腺癌,癌细胞不仅在乳腺导管或小叶内生长,还侵犯了周围间质组织,具备了侵袭周围组织甚至转移到其他部位的潜能。
二、病理表现方面
1.原位癌:在显微镜下可见上皮层结构紊乱,细胞异型性明显,但基底膜完整。细胞的形态、大小不一,核大、深染,核质比例增大等,但癌组织局限于上皮内,没有突破基底膜向深层组织浸润。
2.浸润癌:显微镜下除了有细胞异型性等表现外,还可见癌细胞突破基底膜,浸润到间质组织中,可观察到癌组织与周围间质的界限不清,间质中可能有炎症细胞浸润等反应。
三、转移能力方面
1.原位癌:由于癌细胞未突破基底膜,一般情况下转移能力极低。因为转移通常需要癌细胞穿过基底膜进入血管或淋巴管等循环系统,而原位癌的癌细胞被基底膜阻挡,难以发生转移。例如宫颈原位癌,很少发生远处转移。
2.浸润癌:具有较强的转移能力。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后,可以进入周围的血管、淋巴管,随着血液循环或淋巴循环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如肺癌细胞突破基底膜浸润周围组织后,可转移至脑、骨、肝等远处器官。
四、治疗及预后方面
1.治疗
原位癌:治疗相对简单,通常可通过局部切除等手术方式即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术后一般不需要辅助化疗、放疗等。例如子宫颈原位癌,行宫颈锥形切除术等局部手术切除后,预后良好,复发率低。
浸润癌:治疗相对复杂,往往需要综合治疗,如手术、化疗、放疗等。手术范围通常较广,术后可能需要辅助化疗或放疗来降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例如浸润性乳腺癌,可能需要行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术后根据病理分期等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化疗、放疗等。
2.预后
原位癌:预后较好,因为癌细胞未发生浸润和转移,通过及时治疗,一般可以治愈,对患者的生存影响较小。
浸润癌:预后相对原位癌较差,尤其是中晚期的浸润癌,因为已经发生了浸润和可能的转移,治疗后仍有较高的复发和转移风险,会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但早期浸润癌如果能及时发现并治疗,预后也可以较好。
五、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1.年龄:不同年龄段发生原位癌和浸润癌的概率及表现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子宫颈原位癌多见于30-35岁女性,而浸润性宫颈癌的高发年龄相对更晚一些。年轻患者的原位癌可能发展为浸润癌的时间相对较长,但也不能忽视;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等因素,浸润癌的治疗和预后可能受到一定影响。
2.性别:某些部位的癌,原位癌和浸润癌的发生与性别密切相关。如乳腺癌主要发生在女性,男性乳腺癌相对少见;而阴茎癌则主要发生在男性,原位癌相对较少见,多以浸润癌形式出现。
3.生活方式:一些生活方式因素可能影响原位癌和浸润癌的发生发展。例如吸烟与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长期吸烟的人群患浸润性肺癌的风险显著增加;而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可能降低患癌风险,对于原位癌发展为浸润癌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4.病史:有某些癌前病变病史的人群,如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属于原位癌的范畴或癌前病变阶段),如果不及时治疗,更易发展为浸润癌。有家族癌症病史的人群,患原位癌或浸润癌的遗传易感性可能增加,需要更加密切的监测和预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