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症是什么呢
干眼症是常见眼科疾病,由多种因素致眼表泪膜稳态失衡及眼表组织病变,发病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相关,有眼部不适等症状,通过泪液分泌试验等诊断,可治疗与预防,治疗包括用人工泪液等,预防需合理用眼、保持眼部清洁、饮食调整及特殊人群注意相关事项。
一、定义
干眼症又称角结膜干燥症,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是指由多种因素所导致的、以眼表泪膜稳态失衡为主要特征,并伴有眼部不适症状,进而导致眼表组织病变的多种疾病的总称。其发病机制主要与泪液分泌不足、泪液蒸发过多、泪液成分异常等有关。
二、病因
1.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泪液分泌功能会逐渐下降,比如老年人的泪腺可能会出现萎缩等情况,导致泪液分泌减少,从而增加患干眼症的风险。
2.性别因素:一般来说,绝经后的女性患干眼症的几率相对较高,可能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有关,雌激素水平的降低会影响泪液的分泌和泪膜的稳定性。
3.生活方式因素
长期使用电子设备:现代人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手机屏幕等,眨眼频率会明显减少,正常眨眼有助于泪膜的均匀分布,眨眼次数减少会使泪液蒸发过多,容易引发干眼症。例如,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的人群,每天连续使用电子设备超过4小时,患干眼症的可能性比使用时间短的人群要高很多。
环境因素:长期处于干燥、有空调的环境中,或者处于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的环境里,会加速泪液的蒸发,使得眼表的泪膜难以维持稳定状态,增加患干眼症的风险。
4.病史因素: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引发干眼症,如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这些疾病会影响泪液的分泌腺体功能,导致泪液分泌异常;此外,眼部手术(如白内障手术等)后也可能出现暂时性或长期性的干眼症。
三、症状表现
1.眼部不适症状:患者通常会感到眼睛干涩、疲劳、有异物感,还可能出现眼睛发红、疼痛、视物模糊等症状。例如,患者会频繁揉眼,因为异物感让眼睛很不舒服。
2.泪液分泌异常相关表现: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泪液分泌减少的情况,严重时可能会影响正常的视物功能,比如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视物会更加困难等。
四、诊断方法
1.泪液分泌试验:通过检测一定时间内的泪液分泌量来判断,例如Schirmer试验,无表面麻醉时,正常范围为10~15mm/5min,<10mm/5min为低分泌,<5mm/5min为干眼。
2.泪膜破裂时间(BUT):用于评估泪膜的稳定性,正常BUT为10~45秒,<10秒为泪膜不稳定。
3.眼表检查:可以通过裂隙灯等检查设备观察眼表的情况,如角膜、结膜的状态等,了解是否存在角膜上皮缺损、结膜充血等异常表现。
五、治疗与预防
1.治疗:主要是缓解症状、保护眼表、恢复泪膜稳定等。可以通过使用人工泪液来补充泪液,缓解眼睛干涩等不适症状;对于一些重症干眼症患者,可能会考虑使用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类药物进行治疗,但具体药物需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由医生来决定。
2.预防
合理用眼:避免长时间连续使用电子设备,遵循20-20-20原则,即每使用电子设备20分钟,就要眺望20英尺(约6米)以外的物体20秒;保持良好的用眼环境,光线要适宜,避免过强或过暗的光线刺激眼睛。
保持眼部清洁:注意眼部的卫生,避免用脏手揉眼,防止眼部感染等情况发生,进而减少对眼表的不良影响。
饮食调整:可以适当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E等的食物,如胡萝卜、橙子、坚果等,这些营养成分对眼睛健康有益,有助于维持眼表组织的正常功能。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老年人要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关注泪液分泌等情况;绝经后的女性如果出现眼部干涩等不适,要及时就医,排查是否与激素变化等因素有关;长期处于特殊环境(如干燥、污染环境)的人群,要注意采取防护措施,如佩戴合适的防护眼镜等,减少不良环境对眼睛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