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如何检查出来
慢性盆腔炎的诊断包括多方面检查:病史采集关注是否有急性盆腔炎、近期性生活、月经史、宫腔手术操作史及多次盆腔炎发作史;体格检查有妇科检查(查看子宫和附件情况)和全身检查(查看一般状况、腹部体征);实验室检查涵盖血常规、血沉、阴道分泌物检查、C反应蛋白检测,以反映炎症情况和明确病因;影像学检查有B超(常用,可显示病变及粘连情况)、CT或MRI(B超不能明确时使用,准确显示细微结构);腹腔镜检查是金标准,可直接观察病变并取组织病理检查,但为有创检查,一般不作为首选。此外,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女性、青春期女性在检查时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病史采集
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相关病史,包括是否有急性盆腔炎病史,因为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易转为慢性盆腔炎;了解近期性生活情况,性活跃期女性感染病原体风险较高,不注意性卫生会增加患病几率;还会询问月经史,经期卫生不良也可能诱发盆腔炎。此外,若患者有过宫腔手术操作史,如人工流产、刮宫等,术后若护理不当,病原体易侵入而引发慢性盆腔炎。对于有多次盆腔炎发作史的患者,慢性盆腔炎的可能性更高。
二、体格检查
1.妇科检查:医生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检查子宫和附件情况。正常子宫位置、大小、质地和活动度都有一定特征,慢性盆腔炎患者子宫可能呈后倾后屈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有压痛。附件区可触及增粗的输卵管,伴有轻压痛,若形成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可摸到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
2.全身检查:查看患者的一般状况,如是否有发热,慢性盆腔炎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有低热。检查腹部是否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若炎症蔓延至盆腔腹膜,可能出现这些体征。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可反映是否存在炎症。一般情况下,慢性盆腔炎患者白细胞总数可在正常范围,但在炎症活动期,白细胞计数可能轻度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也会有所增加。
2.血沉:血沉可作为炎症活动的指标之一。慢性盆腔炎患者活动期血沉可能加快,提示体内有炎症反应。
3.阴道分泌物检查:通过检查阴道分泌物中的白细胞、细菌、真菌等,判断是否存在感染及感染的病原体类型。若发现大量白细胞,提示有炎症存在;若检测到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病原体,可明确病因。
4.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炎症、感染等情况下会升高。慢性盆腔炎患者体内有炎症时,C反应蛋白水平可能高于正常。
四、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盆腔内器官的形态、大小及结构。能发现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卵巢囊肿等病变,表现为腊肠形或椭圆形的无回声区,边界清晰或不清晰。对于盆腔内的粘连情况也能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2.CT或MRI检查:当B超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时,可考虑进行CT或MRI检查。它们能更准确地显示盆腔内的细微结构,对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如区分盆腔肿物的性质,判断是否存在盆腔脓肿等。
五、腹腔镜检查
腹腔镜检查是诊断慢性盆腔炎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盆腔内器官的病变情况,如输卵管、卵巢的粘连程度,是否有输卵管积水、盆腔粘连等病变。同时,在腹腔镜下还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病变的性质。但腹腔镜检查是一种有创检查,费用较高,且有一定的并发症风险,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方法,多用于诊断不明确或怀疑有其他盆腔疾病的患者。
特殊人群提示:对于孕妇,在进行检查时要谨慎选择检查方法,避免对胎儿造成影响。如尽量避免进行有创的腹腔镜检查,B超检查是相对安全的选择。老年女性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检查过程中要充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检查前要告知医生自己的基础疾病史,以便医生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青春期女性可能对妇科检查存在紧张和恐惧心理,医生要做好沟通和解释工作,检查动作要轻柔,保护患者的隐私和自尊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