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经吃什么中成药
闭经可按气血虚弱、肾气亏虚、阴虚血燥、气滞血瘀等分型选用相应中成药,如气血虚弱型用八珍益母丸、归脾丸;肾气亏虚型用右归丸、金匮肾气丸;阴虚血燥型用坤泰胶囊、百合固金丸;气滞血瘀型用血府逐瘀丸、逍遥丸,同时特殊人群如育龄期、更年期女性及有基础病史人群使用时需注意相应事项
一、气血虚弱型闭经可选用的中成药
1.八珍益母丸:由益母草、党参、白术(炒)、茯苓、甘草、当归、白芍(酒炒)、川芎、熟地黄组成,具有补气血、调月经的功效。药理研究表明其能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调节内分泌,对于气血两虚引起的闭经有一定疗效。气血虚弱型闭经患者常表现为月经周期延后、经量少、色淡红、质稀,伴有面色萎黄、头晕眼花、心悸气短等症状,该药物适合此类人群。
2.归脾丸:由党参、白术(炒)、炙黄芪、炙甘草、茯苓、远志(制)、酸枣仁(炒)、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去核)组成,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作用。临床研究发现其对气血不足导致的闭经有改善作用,适用于同时伴有失眠多梦、食欲不振等气血虚弱相关表现的闭经患者。
二、肾气亏虚型闭经可选用的中成药
1.右归丸:由熟地黄、炮附片、肉桂、山药、酒茱萸、菟丝子、鹿角胶、枸杞子、当归、盐杜仲组成,具有温补肾阳、填精止遗的功效。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它能调节内分泌,改善肾脏功能,对于肾气不足引起的闭经有一定作用。肾气亏虚型闭经患者常见月经初潮迟来、经量少逐渐闭经,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畏寒肢冷等症状,该药物较为适用。
2.金匮肾气丸:由地黄、山药、山茱萸(酒炙)、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附子(炙)、牛膝(去头)、车前子(盐炙)组成,有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的功效。其对肾气亏虚导致的闭经有一定调理作用,可改善患者因肾气不足出现的相关症状。
三、阴虚血燥型闭经可选用的中成药
1.坤泰胶囊:由熟地黄、黄连、白芍、黄芩、阿胶、茯苓组成,具有滋阴清热、安神除烦的功效。现代研究显示其能调节卵巢功能,改善内分泌,对于阴虚血燥引起的闭经有一定疗效。阴虚血燥型闭经患者常表现为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红质稠,渐至闭经,伴有手足心热、两颧潮红、潮热盗汗等症状,该药物适合此类人群。
2.百合固金丸:由百合、地黄、熟地黄、麦冬、玄参、川贝母、当归、白芍、桔梗、甘草组成,有养阴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对于阴虚血燥导致的闭经,若伴有咳嗽、咽干等肺阴亏虚表现时可辅助使用,通过滋阴润肺改善机体状态来调节月经。
四、气滞血瘀型闭经可选用的中成药
1.血府逐瘀丸:由柴胡、当归、地黄、赤芍、红花、桃仁、麸炒枳壳、甘草、川芎、牛膝、桔梗组成,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的功效。药理研究表明其能改善血液循环,调节子宫功能,对于气滞血瘀引起的闭经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气滞血瘀型闭经患者表现为月经停闭不行,胸胁、乳房胀痛,精神抑郁,少腹胀痛拒按等症状,该药物较为适用。
2.逍遥丸:由柴胡、当归、白芍、白术(炒)、茯苓、薄荷、生姜、甘草(蜜炙)组成,有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的功效。对于气滞引起的闭经,能起到疏肝理气、调和气血的作用,改善因气机郁滞导致的月经不调状况。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育龄期女性:使用中成药治疗闭经时,需明确病因后针对性选药,且要注意药物可能对妊娠的影响,若有备孕计划应提前咨询医生,避免因药物使用不当影响受孕或胚胎发育。
更年期女性:更年期女性出现闭经可能与内分泌变化有关,在选用中成药时要考虑其对更年期相关症状如潮热、盗汗等的改善作用,同时注意药物的肝肾毒性,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因为更年期女性肝肾功能可能相对较弱。
有基础病史人群: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闭经患者,在选用中成药时要注意药物中是否含有影响血糖、血压的成分,比如一些中成药可能含有糖分等,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选用,避免因药物使用导致基础病情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