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疫苗每个人都要打吗
宫颈癌疫苗适用人群包括有性生活及未性生活女性,不同价型疫苗有对应年龄范围,不适合接种人群有过敏体质、孕妇、急性病发作期、免疫功能低下者,接种意义在于预防宫颈癌、相关癌前病变和生殖器疣,接种前要了解健康状况,接种后需观察、注意休息等,且接种后仍需定期筛查
一、适用人群范围
1.HPV感染风险相关人群:
有性生活女性:随着性生活开始,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的风险增加,接种宫颈癌疫苗可预防相关型别HPV感染进而降低宫颈癌发病风险。一般有过性行为的女性仍可接种疫苗,不过已感染某些型别HPV的女性接种后对已感染型别无治疗作用,但仍可预防未感染型别的HPV感染。
未性生活女性:未发生性行为的女性接种宫颈癌疫苗获益更大,因为尚未接触HPV,能更好发挥疫苗的预防作用。
2.年龄因素相关人群:
二价疫苗:适合9-45岁女性接种,它主要针对HPV16和HPV18型,这两种型别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亚型。
四价疫苗:适合20-45岁女性,除了预防HPV16和HPV18型,还能预防HPV6和HPV11型,HPV6和HPV11型虽不导致宫颈癌,但可引起生殖器疣。
九价疫苗:适合16-26岁女性,在四价疫苗基础上,进一步覆盖了HPV31、33、45、52、58型,能预防更多型别HPV感染,降低宫颈癌及相关疾病风险的范围更广。
二、不适合接种人群
1.过敏体质人群:对疫苗成分过敏者严禁接种。例如对疫苗中的蛋白质、酵母等成分过敏,接种后可能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等。
2.孕妇:孕期接种宫颈癌疫苗的安全性尚未充分明确,为避免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孕妇应避免接种宫颈癌疫苗。如果接种后发现怀孕,应暂停后续接种,待分娩后再继续完成接种程序。
3.急性病发作期人群:处于发热、急性感染等疾病发作期的人群,身体免疫力处于相对较低或不稳定状态,此时接种疫苗可能影响疫苗效果,还可能加重身体不适,应待病情稳定后再考虑接种。
4.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患有艾滋病等免疫缺陷疾病,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人群,其自身免疫系统功能异常,接种疫苗后可能无法产生足够的免疫应答,不能有效预防HPV感染,一般不建议接种宫颈癌疫苗,特殊情况需在医生评估后谨慎决定。
三、接种宫颈癌疫苗的意义与作用
1.预防宫颈癌发生:宫颈癌主要由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引起,接种相应型别HPV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抵御HPV感染,从而大大降低宫颈癌的发病风险。大量临床研究表明,接种二价、四价、九价疫苗分别对对应型别HPV相关宫颈癌的预防有效率可达一定比例,例如二价疫苗对HPV16、18相关宫颈癌预防有效率较高。
2.预防相关癌前病变:除了预防宫颈癌,接种疫苗还能有效预防由高危型HPV感染引起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等癌前病变,阻止病变进一步发展为宫颈癌。
3.预防生殖器疣:四价和九价疫苗因覆盖了HPV6和HPV11型,还能预防由这两种型别引起的生殖器疣,减少相关疾病带来的身体痛苦和对生活的影响。
四、接种宫颈癌疫苗的注意事项
1.接种前准备:
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如实告知医生自己的过敏史、疾病史等情况。
若处于月经周期,一般可以正常接种,但如果有严重痛经等特殊情况可与医生沟通后再决定。
2.接种后观察:
接种后需在接种点观察30分钟左右,以便及时发现是否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可能有接种部位疼痛、红肿、硬结,以及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一般为轻度和自限性,通常在1-2天内可自行缓解。
接种后要注意休息,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和搔抓接种部位,短期内避免饮酒等。
3.接种后的随访:虽然疫苗能有效预防相关疾病,但仍需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因为疫苗不能覆盖所有可能导致宫颈癌的HPV型别,通过定期筛查可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宫颈病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