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样体肥大保守治疗
腺样体肥大的保守治疗需综合多方面进行管理,包括一般观察与随访,密切关注症状表现和病情进展;合理应用药物治疗,如鼻用糖皮质激素减轻鼻黏膜炎症、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改善相关症状;控制上呼吸道感染和过敏性疾病,减少炎症加重因素;针对婴幼儿和学龄儿童等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以此缓解症状、延缓病情进展,保障患儿健康成长。
一、一般观察与随访
对于腺样体肥大的患儿,首先要进行一般观察,密切关注其症状表现,如是否存在鼻塞、流涕、睡眠打鼾、张口呼吸等情况。定期进行随访,观察腺样体肥大的进展情况以及相关症状的变化。一般来说,对于症状较轻、不影响呼吸和生长发育的患儿,通过定期随访,了解病情动态是保守治疗的基础环节。例如,对于3-5岁的儿童,每1-2个月可进行一次随访,观察其睡眠时的呼吸状况等。
二、药物治疗
1.鼻用糖皮质激素:可减轻鼻黏膜炎症,缓解鼻塞等症状。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对于因腺样体肥大导致鼻黏膜炎症的患儿,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能改善鼻腔通气。但要注意,对于低龄儿童使用需谨慎评估,一般2岁以上儿童可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等发挥抗炎作用,从而减轻腺样体周围黏膜的水肿。
2.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钠等,对于伴有过敏性鼻炎相关症状的腺样体肥大患儿可能有一定帮助。它可以通过拮抗白三烯受体,减轻气道炎症反应,改善鼻塞、流涕等症状。对于有过敏史的儿童,尤其是6个月以上儿童可考虑使用,需根据患儿具体过敏情况和病情由医生判断是否适用。
三、控制相关疾病
1.上呼吸道感染的控制:腺样体肥大患儿往往容易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积极控制上呼吸道感染至关重要。如患儿发生病毒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要注意休息、适当多饮水等一般支持治疗。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但需严格掌握指征。因为上呼吸道感染的反复发生会加重腺样体的炎症反应,所以控制上呼吸道感染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腺样体肥大的进展或减轻相关症状。对于不同年龄的患儿,如幼儿期儿童,其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要注意避免接触感染源,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
2.过敏性疾病的管理:如果患儿合并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要积极管理过敏性疾病。例如,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对于明确过敏原的患儿,可进行过敏原回避。如果患儿对尘螨过敏,要保持家居环境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等。通过对过敏性疾病的管理,减少鼻黏膜的过敏反应,进而减轻腺样体肥大相关的症状。对于患有过敏性疾病的儿童,尤其是学龄期儿童,要注意观察其过敏症状与腺样体肥大症状的关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幼儿:婴幼儿腺样体肥大进行保守治疗时需格外谨慎。由于婴幼儿各器官功能发育尚未完善,在使用药物等保守治疗措施时要充分评估风险。例如,在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时,要严格按照低剂量、短期使用的原则,密切观察患儿用药后的反应,如是否出现局部刺激等不适。同时,要密切关注婴幼儿的呼吸情况,因为婴幼儿腺样体肥大可能更易导致呼吸困难等严重后果,一旦出现呼吸急促、费力等情况,要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2.学龄儿童:学龄儿童在保守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其生活方式的调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因为睡眠时的体位等因素可能影响腺样体肥大相关症状。鼓励学龄儿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后立即受凉等情况,以免诱发上呼吸道感染等加重腺样体肥大的因素。同时,要关注学龄儿童的心理状态,因为腺样体肥大可能影响其睡眠质量,进而影响学习和心理情绪,要及时与患儿沟通,给予心理支持。
总之,腺样体肥大的保守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具体情况,从一般观察随访、合理药物使用、控制相关疾病以及关注特殊人群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管理,以最大程度地缓解症状、延缓病情进展,为患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