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视跟老花有什么区别
远视是因眼轴短或屈光力不足致平行光线聚焦视网膜后,儿童多生理性远视随年龄眼轴变长度数降低,中高度远视有视力减退、视疲劳等症状,轻度生理性远视可不矫正,影响视力或视疲劳需戴凸透镜矫正,儿童需定期检查及时矫正;老花是年龄增长致晶状体硬化、睫状肌功能降低的生理性老化现象,有近距离阅读困难症状,主要靠戴合适凸透镜老花镜矫正,老年人老花度数增长过快等需就医,不同生活方式人群用眼有不同注意事项,远视和老花患者均要避免长时间用眼过度。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1.远视:是一种屈光不正,主要是由于眼轴较短(轴性远视)或屈光力不足(屈光性远视),使得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儿童的眼轴通常较短,多数属于生理性远视,随着年龄增长,眼轴逐渐变长,远视度数会逐渐降低。不同年龄段生理性远视的范围有所不同,新生儿眼轴较短,远视度数可达+2.5D至+3.0D左右,3岁儿童一般有+2.0D左右的生理性远视,6岁儿童通常有+1.5D左右的生理性远视,12岁时生理性远视度数接近正视。
2.老花:是一种生理性老化现象,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功能逐渐减低,从而引起眼的调节能力逐渐下降。一般在40岁左右开始出现,表现为近距离阅读困难等。其发生机制主要是晶状体弹性减退和睫状肌功能降低导致眼的调节幅度减小,使得眼睛不能有效地将焦点调整到近距离物体上。
二、症状表现
1.远视:轻度远视时,患者可能通过自身的调节功能保持良好的视力,但中高度远视患者会出现视力减退,看远和看近都不清楚,并且容易出现视疲劳,表现为眼球酸胀、头痛等,尤其在长时间用眼后更为明显。儿童时期如果远视度数过高,还可能影响视觉发育,导致弱视等问题。例如,一个5岁儿童如果有高度远视且未及时矫正,可能会因为长期看不清楚而影响双眼视觉的正常发育。
2.老花:主要症状是近距离阅读困难,需要将阅读物放远才能看清,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情况会逐渐加重。比如,40岁左右的人可能开始发现看手机短信、看书时需要把书拿远一些才能看清文字,之后可能需要借助老花镜来辅助近距离阅读。
三、矫正方法
1.远视:轻度的生理性远视一般不需要矫正,但如果影响视力或出现视疲劳则需要佩戴合适的凸透镜进行矫正。对于儿童远视,需要定期进行视力检查,根据远视度数的变化以及视觉发育情况来决定是否需要佩戴眼镜以及调整眼镜度数。例如,对于3岁儿童有+2.0D的远视,如果已经影响到视力发育,可能需要佩戴合适的眼镜来帮助看清物体,促进视觉正常发育。
2.老花:主要通过佩戴老花镜来矫正,老花镜是凸透镜,根据个人的老花度数选择合适的镜片。同时,也可以通过一些视觉训练来提高眼睛的调节能力,但效果相对有限。在生活中,老花患者可以根据不同的用眼需求选择不同度数的老花镜,比如看远用一副、看近用一副等。
四、人群差异及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远视需要特别关注,生理性远视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降低,如果远视度数过高或下降过慢可能影响视力发育。家长应定期带儿童进行视力检查,一旦发现远视影响视力或视觉发育,要及时进行矫正。比如,对于6岁儿童有超过正常范围的远视,要尽早干预,佩戴合适眼镜并进行视觉训练等。
2.老年人:老花是正常的生理老化现象,但如果老花度数增长过快或出现其他异常视力变化,如视力突然下降等,需要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眼部疾病。老年人在选择老花镜时要到正规机构进行验光,确保佩戴合适的眼镜,同时要注意用眼卫生,避免长时间过度用眼导致视疲劳加重。
3.不同生活方式人群:长期从事近距离用眼工作的人群,如伏案工作者、文字工作者等,老花出现可能会更早或症状更明显,这些人群要注意合理用眼,适当休息,可通过佩戴合适老花镜来缓解近距离用眼困难的问题。而对于远视患者,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要注意避免长时间用眼过度,防止视疲劳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