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月经期间外阴瘙痒怎么回事
月经期间外阴瘙痒的原因包括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及其他因素。局部因素有卫生巾过敏、卫生不良、阴道分泌物刺激;全身因素有糖尿病、黄疸、维生素缺乏;其他因素有不良生活习惯、外阴局部病变。若每次月经期间都出现外阴瘙痒,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月经期间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等,特殊人群要针对自身情况进行相应治疗。概括为:月经期间外阴瘙痒的原因多样,涵盖局部、全身及其他因素,出现该症状需及时就医检查,月经期间要注重外阴清洁等,特殊人群需针对自身状况治疗。
一、局部因素
1.卫生巾过敏:女性月经期间使用的卫生巾材质多样,部分女性可能对其中的某些成分过敏,如面层的化纤材料等。过敏反应可导致外阴瘙痒,同时可能伴有外阴局部红肿等表现。不同品牌、不同材质的卫生巾引起过敏的概率存在差异,一些对化学物质敏感的女性更容易发生此类情况。
2.卫生不良:月经期间经血流出,若不及时更换卫生巾,会使外阴处于潮湿、温热的环境中,有利于细菌等微生物滋生。经血本身是细菌等微生物良好的培养基,长时间不清洁外阴、不更换卫生巾,细菌大量繁殖可刺激外阴皮肤黏膜,引发瘙痒。例如,长时间不更换卫生巾可能导致外阴局部细菌数量急剧增加,超过皮肤黏膜的自净能力,从而出现瘙痒症状。
3.阴道分泌物刺激:月经期间阴道分泌物的量和性质可能发生变化。正常情况下阴道分泌物对阴道有自净作用,但在月经期间,由于经血的影响,阴道分泌物的成分改变,若分泌物刺激外阴皮肤,也可引起瘙痒。比如,经血中的一些成分可能会改变阴道分泌物的酸碱度等特性,进而对外阴产生刺激。
二、全身因素
1.糖尿病:患有糖尿病的女性,血糖控制不佳时,尿液中含糖量升高,经阴道流出后会刺激外阴皮肤,容易引发外阴瘙痒,在月经期间这种瘙痒可能会加重。糖尿病患者由于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和真菌生长繁殖,外阴局部更容易受到感染,从而导致瘙痒症状明显。据相关研究统计,约有一定比例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外阴瘙痒的症状,且月经期间由于身体内分泌等变化,瘙痒可能更为显著。
2.黄疸:当出现黄疸时,血液中胆盐含量升高,会沉积在外阴皮肤,刺激神经末梢,引起外阴瘙痒。黄疸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肝脏疾病、胆道梗阻等。例如,肝细胞性黄疸患者由于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障碍,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可导致外阴瘙痒等皮肤表现。
3.维生素缺乏:长期维生素A、维生素B族缺乏等可引起外阴皮肤干燥、瘙痒。维生素A对维持皮肤黏膜的完整性有重要作用,缺乏时皮肤黏膜易出现干燥、瘙痒等问题;维生素B族参与皮肤的新陈代谢等过程,缺乏时也可能影响皮肤状态导致瘙痒。比如,一些挑食、节食的女性容易出现维生素缺乏情况,在月经期间身体对营养的需求相对增加,若维生素摄入不足,外阴瘙痒可能会更明显。
三、其他因素
1.不良生活习惯:月经期间若不注意个人卫生,如使用刺激性的洗液清洗外阴等,可能破坏外阴的正常菌群平衡,导致外阴瘙痒。此外,穿着不透气的化纤内裤,会使外阴局部湿度增加,有利于细菌滋生,引发瘙痒。例如,一些女性喜欢用含有酒精等刺激性成分的洗液清洗外阴,这会破坏外阴的酸性环境,导致菌群失调,进而出现瘙痒症状。
2.外阴局部病变:如外阴湿疹、外阴白色病变等也可引起月经期间外阴瘙痒。外阴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表现为外阴瘙痒、红斑、丘疹等;外阴白色病变是以外阴皮肤色素脱失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也常伴有外阴瘙痒症状。不同的外阴局部病变其发病机制不同,但都可导致月经期间外阴瘙痒症状的出现。
如果每次月经期间都出现外阴瘙痒,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如妇科检查、白带常规检查、血糖检测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月经期间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选择透气性好的卫生巾,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等。对于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要积极控制血糖,黄疸患者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