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远视怎么矫正
儿童远视可通过光学矫正、手术矫正及视觉训练辅助矫正,光学矫正包括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矫正,框架眼镜是常用方法,角膜接触镜分硬性和软性;手术矫正适特殊情况且有严格要求;视觉训练需专业指导;生活中要注意用眼习惯、保证均衡饮食和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一、光学矫正
(一)框架眼镜矫正
框架眼镜是儿童远视常用的矫正方法。通过验光确定准确的远视度数后,验配合适的框架眼镜。对于不同年龄的儿童,远视的正常范围不同,例如3岁儿童生理性远视度数一般在+2.00D-+2.50D之间,6岁儿童一般在+1.50D-+2.00D之间等,当儿童的远视度数超出正常范围时就需要通过框架眼镜矫正。框架眼镜矫正的原理是利用镜片的屈光力来补偿眼睛的远视度数,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从而清晰视物。在选择框架眼镜时,要考虑儿童的舒适度和依从性,材质要轻便、安全,镜框要适合儿童的面部特点,定期进行视力复查,根据视力变化及时调整眼镜度数。
(二)角膜接触镜矫正
1.硬性角膜接触镜(RGP):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远视儿童可以考虑RGP矫正。RGP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能够矫正较大度数的远视,并且可以控制眼轴的增长。其原理是通过与角膜表面的贴合,改变角膜的屈光状态,从而达到矫正远视的目的。RGP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验配,包括眼部检查、角膜曲率测量、泪液分泌检查等,确保儿童能够适应并安全佩戴。一般来说,年龄较小的儿童佩戴RGP需要家长更加密切的监护,因为低龄儿童可能不太能很好地配合佩戴和护理等操作。
2.软性角膜接触镜:相对RGP来说,软性角膜接触镜的矫正效果可能稍逊一筹,但对于一些轻度远视儿童也可考虑。不过软性角膜接触镜的透氧性相对较差,长期佩戴需要注意眼部健康状况,定期检查角膜和结膜情况,防止出现眼部感染等问题。
二、手术矫正(一般为特殊情况考虑)
对于极少数因先天眼部发育异常等严重远视情况且符合手术指征的儿童,可考虑手术矫正,但手术矫正有严格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需要经过详细的眼部检查评估后才能决定。例如,年龄一般需要达到18岁以上,且眼部条件符合手术要求等,手术矫正的原理是通过改变角膜或晶状体的屈光状态来矫正远视,但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谨慎对待。
三、视觉训练辅助矫正
视觉训练可以作为远视矫正的辅助手段。例如进行双眼视功能训练等。通过特定的视觉训练方法,增强眼睛的调节能力和集合能力等。视觉训练需要在专业医生或视光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儿童的年龄、远视度数等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对于不同年龄的儿童,训练的方式和强度也有所不同,低龄儿童的视觉训练可能更注重趣味性,以提高他们的依从性,而大龄儿童可以进行一些较为系统的视功能训练来辅助矫正远视。
四、生活方式注意事项
(一)用眼习惯
儿童要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例如连续看电视、玩手机、看书等不超过30-40分钟,每隔一段时间要让眼睛休息,向远处眺望。同时要注意用眼的光线环境,避免在过强或过暗的光线下用眼,光线要柔和、均匀。对于学龄前儿童,家长要注意引导他们正确的用眼行为,防止远视度数进一步发展。
(二)饮食
保证儿童饮食的均衡营养,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E和叶黄素等对眼睛有益的食物,例如胡萝卜、橙子、蓝莓、菠菜等。维生素A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视网膜功能,维生素C和E具有抗氧化作用,保护眼睛免受自由基的损伤,叶黄素可以过滤蓝光,保护黄斑区等。合理的饮食对于儿童眼睛的发育和远视的矫正都有一定的帮助。
(三)户外活动
增加儿童的户外活动时间,每天保证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户外活动时,儿童的眼睛能够接触到自然光线,有助于刺激视网膜分泌多巴胺,从而抑制眼轴的增长,对远视的矫正和预防有积极作用。不同年龄的儿童都应尽可能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例如婴幼儿可以在家长的陪同下在户外晒太阳等,学龄儿童要在课余时间多到户外玩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