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窒息多久会变脑瘫
重度窒息后发展为脑瘫的时间不固定,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重度窒息时的复苏干预情况,如能否迅速有效复苏及足月儿、早产儿复苏策略差异;出生后后续脑保护治疗,如是否合理进行亚低温治疗、及时降颅压等;个体自身因素,如胎龄、出生体重、自身基因易感性等;还需关注早期脑瘫识别线索,有重度窒息史新生儿要密切随访,早期干预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医护人员要规范复苏及后续治疗以降低脑瘫发生及减轻严重程度。
一、重度窒息对脑损伤的影响机制
重度窒息会导致脑部缺氧缺血性损伤,新生儿重度窒息时,脑部血液供应急剧变化,脑组织能量代谢障碍,细胞膜离子泵功能失常,细胞内钙超载,氧自由基大量生成等,这些病理过程在重度窒息发生后就已开始对脑组织结构和功能产生损害,一般在重度窒息发生当时及后续救治过程中就启动了脑损伤的病理进程,但具体何时出现脑瘫表现有个体差异因素影响。
二、影响发展为脑瘫的相关因素
1.窒息复苏干预情况:
出生后是否能迅速有效的复苏至关重要,若能在出生后1分钟内就开始规范有效的复苏,包括清理呼吸道、正压通气、胸外心脏按压等及时操作,可显著降低脑损伤程度,从而影响发展为脑瘫的时间,及时且规范的复苏能最大程度减轻脑缺氧缺血对脑的损害,延缓或降低脑瘫发生风险。
对于足月儿和早产儿,复苏策略有差异,早产儿由于各器官发育更不成熟,重度窒息后更易出现脑损伤相关病变,且即使复苏及时,其脑损伤修复能力相对弱,相对足月儿更易较早出现脑瘫相关表现,但这也不是绝对的,还与后续综合治疗等有关。
2.出生后后续脑保护治疗情况:
在重度窒息复苏后,是否进行合理的脑保护治疗,如亚低温治疗(对于符合亚低温治疗指征的患儿),亚低温治疗一般在出生后6小时内开始实施,持续一定时间,能降低脑代谢率,减少兴奋性氨基酸释放等,可有效减轻脑损伤程度,明显影响发展为脑瘫的时间,规范的亚低温治疗能大大降低重度窒息后脑瘫的发生概率及延迟其出现时间。
对于有脑水肿等情况,是否及时采取降颅压等对症处理,也会影响脑损伤的进展,进而影响是否以及何时发展为脑瘫,若能及时合理降颅压等,可减轻脑实质进一步损伤,延缓脑瘫相关病理改变的进程。
3.个体自身因素:
胎龄:早产儿脑发育不完善,在重度窒息后更易出现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脑室内出血等病变,相对足月儿更易较早出现脑瘫表现,但足月儿若重度窒息程度重,也可较快出现脑损伤相关严重改变。
出生体重:出生体重极低的患儿,在重度窒息后脑损伤风险更高,更易较早发展为脑瘫,而出生体重正常的足月儿相对出生体重极低儿在重度窒息后脑损伤进展可能稍缓,但也不是绝对,还需看具体窒息程度及后续治疗等情况。
自身基因易感性:部分患儿可能存在一些与脑损伤修复相关的基因易感性,会影响其在重度窒息后脑损伤恢复的进程,从而影响发展为脑瘫的时间,若患儿存在某些不利于脑损伤修复的基因因素,会使脑瘫相关表现出现时间提前等,但这部分是基于基因层面的较深入机制,临床中主要还是通过及时复苏、脑保护治疗等降低整体风险。
三、脑瘫出现的早期识别线索
即使重度窒息后经过积极处理,也需关注早期可能提示脑瘫倾向的表现,如出生后数月内小儿运动发育明显落后,3个月不能抬头,4个月不能主动伸手抓物等,若有这些表现需尽早进行神经发育评估,早期干预对于有脑损伤高危因素的小儿很重要,能最大程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脑瘫发生概率或减轻脑瘫严重程度。
温馨提示:对于有重度窒息史的新生儿,需在出生后密切按照新生儿神经随访流程进行监测,包括定期神经运动检查等,针对不同胎龄、出生体重等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随访及干预计划,家长要密切关注小儿生长发育情况,一旦发现异常运动或发育落后表现,尽早带小儿到儿童康复专科就诊,早期干预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同时医护人员要规范进行新生儿复苏及后续脑保护等治疗,最大程度降低重度窒息后脑瘫的发生及减轻其严重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