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附件炎
附件炎是女性生殖器官中输卵管、卵巢的炎症,介绍了其解剖位置、发病原因(病原体感染、机体抵抗力下降)、临床表现(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月经失调、发热)、诊断方法(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和注意事项(育龄女性易致宫外孕需积极治疗;老年女性症状不典型易被忽视;不良生活方式及有宫腔操作史女性需注意预防)。
解剖位置:输卵管和卵巢被统称为附件,它们位于子宫两侧。输卵管是一对细长而弯曲的管道,是精子与卵子结合的场所以及运送受精卵的通道;卵巢是产生卵子并分泌雌性激素的器官。
发病原因
病原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有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淋球菌、沙眼衣原体等。病原体可通过多种途径侵入附件,例如,性生活不洁可能使病原体直接进入生殖道引发感染;宫腔操作不规范,如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等,也可能将病原体带入宫腔进而累及附件;身体其他部位感染病灶的病原体可经血液循环传播至附件,如患有阑尾炎时,阑尾的病原体可蔓延至附件引起炎症。
机体抵抗力下降:当女性机体抵抗力较低时,如月经期、产后等,容易遭受病原体侵袭。月经期女性子宫内膜剥脱,宫腔内血窦开放,并有凝血块存在,这为病原体滋生提供了良好条件;产后女性身体较为虚弱,生殖系统也处于相对恢复阶段,抵抗力下降,若不注意卫生等,就易发生附件炎。
临床表现
腹痛:下腹部疼痛是附件炎常见的症状,可表现为隐痛、坠胀样痛等,疼痛程度因人而异。炎症累及输卵管、卵巢时,会引起局部组织的炎性反应,刺激周围神经导致腹痛,在劳累、性生活后或月经前后,腹痛可能会加重。
阴道分泌物增多:患者阴道分泌物会明显增多,质地可能变得黏稠,颜色也可能发生改变,如呈黄色等,这是由于炎症刺激导致生殖道腺体分泌增加以及局部炎性渗出所致。
月经失调:附件炎可能影响卵巢的正常功能,导致月经失调,出现月经量增多、月经周期紊乱等情况。因为卵巢是调节女性内分泌和月经的重要器官,炎症波及卵巢后,会干扰其正常的激素分泌和排卵功能,进而影响月经周期和经量。
发热:病情较重时,患者可能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达到38℃左右甚至更高,这是机体对炎症的一种全身性反应,是免疫系统对抗病原体的表现。
诊断方法
妇科检查:医生通过双合诊等妇科检查方法,可发现附件区有压痛、增厚,或可触及炎性包块等异常情况。在检查过程中,医生会触摸子宫两侧附件区域,判断是否有组织的炎性改变。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发现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有炎性反应。阴道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查找病原体,有助于明确感染的病原体类型,以便针对性治疗。
影像学检查:B超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附件区是否有炎性包块形成、输卵管是否增粗等情况,对附件炎的诊断有一定辅助作用。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育龄女性:附件炎可能影响输卵管的通畅性,增加输卵管妊娠(宫外孕)的发生风险。因为输卵管炎症会导致输卵管黏膜粘连、管腔部分堵塞等,使受精卵在输卵管内着床发育,而不是正常输送至子宫腔内。所以育龄女性若患有附件炎应积极治疗,在备孕前最好进行输卵管相关检查,确保输卵管通畅后再受孕。
老年女性:老年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生殖系统防御功能减弱,发生附件炎时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但仍需重视,一旦出现下腹部不适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检查,因为老年女性的附件炎也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盆腔腹膜炎等。
有不良生活方式的女性:长期久坐、不注意个人卫生、性生活混乱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女性更容易患附件炎。这类女性应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避免久坐,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卫生,避免不洁性生活,以降低附件炎的发病风险。
有宫腔操作史的女性:进行过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等宫腔操作的女性,术后需要注意预防附件炎。要遵循医嘱做好术后护理,保持外阴清洁,避免过早性生活等,一旦出现下腹部不适、阴道分泌物异常等情况应及时就诊,因为这类女性发生附件炎的风险相对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