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耳鸣是怎么确诊的
神经性耳鸣的诊断需综合多方面,先通过病史采集了解一般信息和耳鸣相关症状,再进行耳部专科检查包括耳镜、听力学检查,还有影像学、血液等其他相关检查,诊断基于排除其他可引起耳鸣的病因,需与传导性耳鸣、客观性耳鸣等鉴别,综合这些来明确病因病情以指导治疗。
一、病史采集
1.一般信息了解:详细询问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等。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神经性耳鸣患者可能有不同的病因倾向,例如某些耳部疾病在儿童和成人中的发生概率不同。生活方式方面,要询问患者是否有长期暴露于噪音环境的情况,长期处于高分贝噪音环境是导致神经性耳鸣的常见危险因素之一;是否有过度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这些因素可能影响耳部血液循环等,进而与神经性耳鸣的发生相关;还要了解患者的病史,是否有耳部疾病史(如中耳炎、梅尼埃病等)、心血管疾病史(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因为这些基础疾病可能引发神经性耳鸣。
2.耳鸣相关症状询问:重点询问耳鸣的具体特征,包括耳鸣出现的时间,是突然发生还是逐渐出现;耳鸣的音调,是高调还是低调;耳鸣的响度,是轻微可耐受还是严重影响生活;耳鸣的持续时间,是间歇性还是持续性等。这些症状特征对于初步判断神经性耳鸣的可能病因有重要意义。
二、耳部专科检查
1.耳镜检查:通过耳镜观察外耳道及鼓膜的情况,排除外耳道异物、耵聍栓塞、鼓膜穿孔、中耳炎等耳部器质性病变。外耳道异物或耵聍栓塞可能会引起耳鸣,但这种耳鸣通常在去除异物或耵聍后可缓解,而神经性耳鸣一般不存在这些外耳道及鼓膜的器质性病变表现。
2.听力学检查
纯音听阈测定:该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听力水平,了解是否存在听力损失以及听力损失的程度和类型。神经性耳鸣患者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通过纯音听阈测定能准确获取听力相关数据。
声导抗检查:主要用于评估中耳的功能,包括鼓膜的顺应性、鼓室压力等。神经性耳鸣患者中耳功能一般正常,若存在中耳病变导致的耳鸣则可通过该检查发现异常。
耳声发射检查:耳声发射反映了耳蜗外毛细胞的功能状态。神经性耳鸣患者耳声发射检查可能出现异常,如耳声发射阈值改变等,有助于辅助诊断神经性耳鸣。
三、其他相关检查
1.影像学检查
颞骨CT:可以清晰显示颞骨的结构,包括外耳道、中耳、内耳等部位的骨质情况,有助于发现内耳结构是否存在畸形、肿瘤等病变。例如,内听道肿瘤可能会压迫听神经导致神经性耳鸣,颞骨CT可帮助排查此类病变。
磁共振成像(MRI):对于颅内病变的检测更为敏感,尤其是内听道及桥小脑角区的病变。通过MRI检查可以排除听神经瘤、脑血管病变等颅内因素引起的神经性耳鸣。
2.血液检查:部分神经性耳鸣可能与全身系统性疾病相关,如甲状腺功能异常、贫血等。通过血液检查可以检测甲状腺功能指标、血常规等,以排除这些全身性疾病对耳鸣的影响。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导致代谢紊乱,进而影响耳部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引起耳鸣;贫血会导致耳部组织缺氧,也可能引发耳鸣症状。
四、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1.诊断标准:目前神经性耳鸣的诊断主要是基于病史、耳部专科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排除其他可引起耳鸣的明确病因后,方可诊断为神经性耳鸣。即患者有耳鸣症状,通过详细的耳部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排除了外耳道病变、中耳病变、听神经瘤等可引起耳鸣的器质性病变,同时排除了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引起耳鸣的因素)后,考虑为神经性耳鸣。
2.鉴别诊断
传导性耳鸣:多由外耳道或中耳病变引起,如耵聍栓塞、中耳炎等,通过耳镜检查和听力学检查等可发现外耳道或中耳的器质性病变,与神经性耳鸣的耳部无器质性病变表现不同。
客观性耳鸣:较少见,是由于耳部周围血管或肌肉等产生的异常声音传导至内耳引起的耳鸣,可通过听诊器等检查发现耳部周围有异常的血管搏动声或肌肉收缩声等,而神经性耳鸣一般无此类客观可检测到的声音。
总之,神经性耳鸣的确诊需要综合病史采集、耳部专科检查、相关辅助检查,并进行细致的鉴别诊断,以明确病因和病情,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