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结肠炎拉肚子怎么办
慢性结肠炎拉肚子时需从多方面进行应对,饮食上要选易消化、增蛋白、控脂肪、避刺激食物;要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喝口服补液盐或温开水;要充分休息并注意腹部保暖;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要及时就医并遵医嘱治疗。
一、饮食调整
1.选择易消化食物:慢性结肠炎拉肚子时,应优先摄入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这类食物易于消化吸收,能减轻肠道负担。例如,小米粥富含碳水化合物,且质地柔软,适合肠道功能较弱的患者。对于儿童患者,更应选择细腻、软烂的食物,如婴儿米粉冲泡后的糊状物,避免加重肠道消化负担。
2.增加蛋白质摄入:适当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鸡蛋(可选择蒸蛋等易消化的烹饪方式)、鱼肉等。蛋白质是身体修复和维持正常功能的重要物质,但需注意烹饪方式要清淡,避免油煎、油炸等加重肠道负担的做法。对于老年慢性结肠炎拉肚子患者,鱼肉是较好的蛋白质来源,因其肉质鲜嫩,易于消化。
3.控制脂肪摄入: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取,如油炸食品、肥肉等。高脂肪食物不易消化,可能会刺激肠道蠕动加快,加重拉肚子症状。例如,炸鸡、动物油制作的菜肴应尽量避免。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慢性结肠炎拉肚子患者,更要严格控制脂肪摄入,因为高血糖可能会影响肠道的微循环,加重肠道炎症。
4.避免刺激性食物:辛辣、油腻、生冷食物以及咖啡、酒精等应避免食用。这些食物会刺激肠道黏膜,导致肠道蠕动亢进,加重拉肚子情况。比如,辣椒会直接刺激肠道,使肠道痉挛,加重腹泻症状;冰镇饮料会使肠道温度骤降,影响肠道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对于青少年慢性结肠炎患者,由于其可能有熬夜、饮食不规律等生活方式问题,更要注意避免这些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饮食作息。
二、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1.保证充足水分摄入:拉肚子会导致身体大量失水,应及时补充水分,可选择口服补液盐,以预防脱水。口服补液盐能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维持身体的水电解质平衡。对于儿童慢性结肠炎拉肚子患者,要注意按照正确的比例冲泡口服补液盐,确保其摄入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一般来说,每公斤体重每小时应补充一定量的口服补液盐,具体可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重进行调整。
2.饮用温开水:除了口服补液盐,也可以多饮用温开水,但要注意水温适宜,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肠道。温开水能帮助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肠道的恢复。对于老年慢性结肠炎拉肚子患者,由于其身体机能下降,对水温的感知可能不如年轻人敏锐,更要注意水温的控制,以接近体温的温开水为宜。
三、休息与保暖
1.充分休息:患者应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让身体得到恢复。休息可以减少身体的能量消耗,有利于肠道炎症的修复。对于上班族慢性结肠炎拉肚子患者,要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在休息时,可以采取舒适的体位,如仰卧或侧卧,以减轻腹部的压力。
2.注意腹部保暖:腹部着凉可能会加重慢性结肠炎拉肚子的症状,因此要注意腹部的保暖。可以使用热水袋热敷腹部,但要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对于儿童慢性结肠炎拉肚子患者,由于其体温调节能力较弱,更要加强腹部保暖,可以给儿童穿上肚兜或使用专门的腹部保暖用品。比如,选择材质柔软、保暖性好的肚兜,覆盖腹部,防止着凉。
四、就医评估
1.及时就诊:如果慢性结肠炎拉肚子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如每天腹泻次数超过10次、出现脓血便、伴有高热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医生会进行详细的检查,如大便常规、血常规等,以明确病情的严重程度。对于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结肠炎拉肚子可能会诱发基础疾病的发作,因此更要及时就医,以便医生综合评估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遵循医生建议: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可能会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如止泻药物等,但患者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用药,不得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同时,患者要向医生详细告知自己的病史、过敏史等情况,以便医生制定更适合的治疗方案。对于孕妇慢性结肠炎拉肚子患者,用药需要特别谨慎,医生会充分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