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月经时外阴瘙痒怎么回事
女性月经期间外阴瘙痒可能由局部皮肤因素(卫生巾过敏、经血刺激、局部不透气)、阴道炎症因素(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全身性因素(糖尿病、黄疸、过敏反应)及其他因素(不良卫生习惯、精神因素)引起
一、局部皮肤因素
1.卫生巾过敏:女性来月经时使用的卫生巾材质多样,部分人可能对卫生巾中的某些成分过敏,如表层的化纤材质、胶黏剂等。过敏反应可引起外阴瘙痒,同时可能伴有外阴局部红肿等表现。不同品牌、不同材质的卫生巾过敏情况有差异,一些对化学物质敏感的人群更易出现此类情况。
2.经血刺激:月经期间经血持续流出,若没有及时更换卫生巾,经血对外阴皮肤的长时间刺激,会导致外阴瘙痒。经血是一种混合液体,其中含有血液、子宫内膜碎片等成分,频繁的刺激会使外阴皮肤的局部环境改变,引发不适。
3.局部不透气:月经期间,外阴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卫生巾、内裤等不透气的材质会使局部湿度增加,汗液不易蒸发,容易滋生细菌等微生物,从而刺激外阴引起瘙痒。尤其在夏季或活动量较大时,局部不透气的问题更为突出,不同体质的女性对局部湿度的耐受程度不同,部分女性可能更易因局部不透气而出现瘙痒。
二、阴道炎症因素
1.霉菌性阴道炎:月经期间女性身体抵抗力相对下降,阴道内环境也会发生变化,容易诱发霉菌性阴道炎。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可引起外阴剧烈瘙痒,伴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豆腐渣样。有过阴道炎病史、长期使用抗生素或处于孕期等特殊时期的女性,在月经期间更易发生霉菌性阴道炎,因为这些情况都可能破坏阴道的正常菌群平衡,为白色念珠菌的滋生创造条件。
2.滴虫性阴道炎:月经前后阴道pH值发生变化,适合滴虫生长繁殖,从而引发滴虫性阴道炎。主要症状为外阴瘙痒,伴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稀薄脓性、泡沫状、有臭味。性生活活跃的女性感染风险相对较高,因为滴虫可通过性接触传播,而月经期间局部环境改变,也为滴虫的滋生提供了机会。
3.细菌性阴道病:月经期间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加德纳菌等厌氧菌大量繁殖,导致细菌性阴道病。表现为外阴轻度瘙痒,阴道分泌物有鱼腥臭味。有多个性伴侣、频繁性交或阴道灌洗的女性更容易患细菌性阴道病,这些行为会破坏阴道的正常菌群和酸碱平衡,在月经期间这种失衡状态可能进一步加重,引发瘙痒等症状。
三、全身性因素
1.糖尿病:如果女性本身患有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时,尿液中含糖量升高,会刺激外阴皮肤,导致外阴瘙痒,月经期间这种情况可能会更明显。糖尿病患者由于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和真菌生长,容易合并阴道炎症,从而加重外阴瘙痒的症状。而且糖尿病患者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身体的抗感染能力下降,也使得外阴瘙痒更易发生且不易缓解。
2.黄疸:某些肝胆疾病导致黄疸时,血液中胆盐含量升高,会沉积在外阴皮肤,引起外阴瘙痒,月经期间可能会感觉瘙痒加重。黄疸患者除了外阴瘙痒外,还会有皮肤巩膜黄染等其他表现,其瘙痒的程度与黄疸的严重程度有一定关联,病情越严重,瘙痒可能越明显。
3.过敏反应:女性对某些食物、药物等过敏,在月经期间接触相关过敏原时,可能引发外阴瘙痒。例如对某些品牌的卫生护垫、洗衣液等过敏,接触后就可能出现外阴瘙痒症状。不同个体的过敏原不同,有的可能对特定的植物成分过敏,有的可能对化学合成物质过敏,需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来判断过敏原。
四、其他因素
1.不良卫生习惯:月经期间不注意外阴清洁,没有及时更换卫生巾,或者使用不洁的卫生用品,都可能导致外阴瘙痒。例如长时间不更换卫生巾,会使局部细菌滋生,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瘙痒。一些女性可能认为月经期间不需要像平时那样频繁清洗外阴,但实际上正确的清洁是很重要的,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可以减少瘙痒的发生。
2.精神因素:月经期间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较大,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紧张等,精神因素也可能影响对瘙痒的感知,使瘙痒感加重。长期精神压力大的女性在月经期间更容易出现外阴瘙痒的情况,因为精神状态会影响身体的免疫系统和神经调节,进而对外阴皮肤的感觉产生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