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的病因和症状
胰腺癌的病因包括遗传因素(部分患者存在遗传基因突变,有家族史人群发病风险高)、吸烟(烟草中致癌物质损伤细胞DNA,长期吸烟风险高)、慢性胰腺炎(反复发作致胰腺组织损伤修复,易基因突变增加风险)、不良饮食结构(长期高脂肪、高动物蛋白等饮食增加风险)、糖尿病(患者患胰腺癌风险高于普通人群);症状有腹痛(常见首发症状,部位多样,程度随病情进展加重)、黄疸(多见于胰头癌患者,呈进行性加重)、消瘦和乏力(肿瘤消耗营养及影响消化吸收致体重下降、乏力)、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因影响胰腺外分泌功能)、血糖异常(部分患者出现血糖升高或降低)。
一、胰腺癌的病因
1.遗传因素:部分胰腺癌患者存在遗传基因突变,如BRCA2等基因突变与胰腺癌发病风险增加相关。有胰腺癌家族史的人群,其发病风险比无家族史人群高。例如,某些遗传性综合征如林奇综合征等,会显著增加患胰腺癌的几率,这是因为遗传物质的改变影响了细胞的正常生长和调控机制,使得细胞更容易发生癌变。
2.吸烟:吸烟是明确的胰腺癌危险因素。烟草中的多种致癌物质,如尼古丁、多环芳烃等,可通过多种途径损伤人体细胞的DNA,导致细胞异常增殖。长期吸烟的人群患胰腺癌的风险明显高于不吸烟者,研究表明,吸烟者患胰腺癌的概率比不吸烟者高2-3倍,且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患病风险越高。
3.慢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反复发作可导致胰腺组织反复损伤和修复,在此过程中胰腺细胞容易发生基因突变,进而增加胰腺癌的发生风险。例如,慢性胰腺炎患者的胰腺组织长期处于炎症状态,炎症因子会刺激胰腺细胞增殖,同时损伤细胞的DNA修复机制,使得癌变的可能性增加。
4.不良饮食结构:长期高脂肪、高动物蛋白饮食会增加胰腺癌的发病风险。高脂肪饮食会导致胆汁和胰液分泌异常,进而影响胰腺的正常功能。此外,过多摄入加工肉类、高糖食物等也与胰腺癌发病相关。例如,研究发现,长期大量食用油炸食品、红肉等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食物,会使体内相关代谢指标发生变化,促进胰腺癌的发生发展。
5.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患胰腺癌的风险高于普通人群。一方面,高血糖状态可能损伤胰腺组织;另一方面,糖尿病的代谢紊乱可能影响胰腺细胞的生长和调控。有研究显示,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中,胰腺癌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可能是因为糖尿病与胰腺癌存在共同的发病机制或相关的代谢异常。
二、胰腺癌的症状
1.腹痛:是胰腺癌常见的首发症状。疼痛部位多在上腹部、脐周或右上腹等,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钻痛或绞痛等,且疼痛程度不一。早期疼痛可能较轻,呈间歇性,随着病情进展,疼痛逐渐加重且持续不缓解。这是因为肿瘤生长侵犯周围神经、胰腺组织或腹腔神经丛等导致疼痛。例如,胰头癌患者的腹痛常向右肩或背部放射,胰体尾癌的疼痛则更常涉及左上腹。
2.黄疸:多见于胰头癌患者。由于肿瘤压迫或侵犯胆总管,导致胆汁排泄受阻,胆红素逆流入血,引起皮肤、巩膜黄染。患者还可出现尿色加深、粪便颜色变浅等表现。黄疸一般呈进行性加重,随着肿瘤的发展,梗阻加重,黄疸也会逐渐加深。例如,胰头癌患者出现黄疸时,皮肤瘙痒较为常见,这是由于血中胆红素升高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引起的。
3.消瘦和乏力:患者常出现明显的体重下降和乏力。这是因为胰腺癌属于消耗性疾病,肿瘤生长消耗大量营养物质,同时患者消化吸收功能受到影响,食欲减退,导致营养摄入不足。此外,肿瘤代谢产物可能影响机体的代谢功能,进一步加重消瘦和乏力的症状。
4.消化道症状:包括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胰腺癌会影响胰腺的外分泌功能,导致胰液分泌减少,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例如,患者进食油腻食物后,消化不良的症状会更加明显,出现腹胀、腹泻等表现。
5.血糖异常:部分患者可出现血糖升高或降低的情况。血糖升高可能是由于肿瘤破坏胰腺组织,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降低则可能与肿瘤分泌胰岛素样物质或消耗过多葡萄糖等因素有关。例如,一些胰腺癌患者在发病初期可能被误诊为糖尿病,经过进一步检查才发现是胰腺癌引起的血糖异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