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肿瘤介入治疗好吗
肝肿瘤介入治疗通过经导管将药物或栓塞剂输送至肿瘤供血动脉来阻断血供并局部用化疗药杀伤肿瘤细胞,有局部效果好、对全身影响相对小、可重复性强等优点,也存在可能有并发症、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等缺点,不同人群如老年、儿童、女性及有基础病史患者在介入治疗时需分别考虑相应因素,需综合患者多方面因素由多学科团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一、肝肿瘤介入治疗的原理
肝肿瘤介入治疗是通过经导管将药物或栓塞剂等输送至肿瘤供血动脉,阻断肿瘤血供,同时局部使用化疗药物来杀伤肿瘤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其原理基于肿瘤主要依赖供血动脉获取营养和氧气,通过栓塞供血动脉可使肿瘤缺血坏死,而局部化疗药物能在肿瘤局部达到较高浓度,提高杀伤肿瘤细胞的效果。
二、肝肿瘤介入治疗的优点
1.局部效果较好:能够精准地将药物或栓塞剂输送到肿瘤部位,使肿瘤局部接受高浓度的治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较为直接且集中。例如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对于合适的肝肿瘤患者,介入治疗后肿瘤局部的控制率较高,一些研究显示部分患者经过介入治疗后肿瘤体积缩小或稳定。
2.对全身影响相对较小:与全身化疗相比,介入治疗是局部给药,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药物剂量相对较少,因此全身不良反应如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相对较轻。比如全身化疗常出现的严重白细胞减少等情况,在介入治疗中发生的概率较低。
3.可重复性强:如果第一次介入治疗效果不佳或肿瘤复发等情况,在患者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病情再次进行介入治疗,具有一定的可重复性。
三、肝肿瘤介入治疗的缺点
1.可能存在并发症
穿刺相关并发症:如穿刺部位出血、血肿形成等,一般在操作后通过压迫等处理大多可缓解,但对于凝血功能差的患者风险相对较高。
栓塞后综合征:常见的有发热、腹痛、恶心、呕吐等。发热多是由于肿瘤组织坏死吸收引起,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腹痛是因为栓塞后肿瘤缺血、周围组织受刺激等原因导致,通常可通过对症处理缓解。
肝功能损害:长时间多次介入治疗可能会对肝功能造成一定影响,导致转氨酶升高等情况,尤其是对于本身肝功能就较差的患者,需要密切监测肝功能并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2.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对于肿瘤体积过大、多发出血严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C级等情况的患者,介入治疗效果不佳,甚至可能加重病情。比如肝功能Child-Pugh分级C级的患者,肝脏储备功能差,介入治疗后肝脏难以承受相关损伤,可能会导致肝功能进一步恶化。
四、不同人群肝肿瘤介入治疗的考虑
1.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多伴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在进行介入治疗前,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基础状况。由于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对治疗的耐受性相对较差,更要密切关注介入治疗后的并发症情况,加强术后监测和护理,如术后要更严格地监测生命体征、肝功能等,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2.儿童患者:儿童肝肿瘤相对少见,介入治疗在儿童中的应用需要极其谨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介入治疗可能会对其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如栓塞剂的使用可能影响局部血管发育等。一般优先考虑非手术的保守治疗或更适合儿童生长发育特点的治疗方法,只有在病情极其严重且其他治疗方法无法实施时,才会权衡利弊后谨慎选择介入治疗,并密切观察治疗后的生长发育情况。
3.女性患者:女性患者在进行介入治疗时,要考虑月经周期等因素对身体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可能影响凝血功能等方面。同时,在术后心理护理方面也需要重视,因为女性患者可能对身体外观变化等更为敏感,需要给予相应的心理支持。
4.有基础病史患者:对于有乙肝病史的肝肿瘤患者,介入治疗前后都需要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以控制乙肝病毒复制,保护肝功能。对于有心血管病史的患者,要评估介入治疗过程中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如是否会诱发心律失常等,提前做好相应的预防和监测措施。
总之,肝肿瘤介入治疗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局限性,在决定是否采用介入治疗以及具体实施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由多学科团队进行评估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