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溃疡性结肠炎需要在饮食上注意些什么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需保证营养均衡,选择合适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发作期慎食高纤维食物,缓解期适量;注意饮食卫生,确保食材新鲜、餐具清洁;规律进食,定时定量,避免过饥过饱。
一、保证营养均衡
1.蛋白质摄入:可选择瘦肉(如鸡胸肉、瘦牛肉)、鱼类(富含优质蛋白且易于消化)、蛋类、豆类及豆制品等。例如,每100克鸡胸肉约含20克左右蛋白质,能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补充身体所需营养,维持机体正常功能。对于儿童患者,应根据年龄适量提供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保证其生长发育需求;老年患者由于消化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可将肉类适当加工成易消化的形式,如炖煮至软烂。
2.碳水化合物选择:优先选择精制谷物(如大米、白面)制作的主食,避免过多食用粗粮等不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精制谷物经过精细加工,相对容易被消化吸收,能为身体提供能量。而对于患有溃疡性结肠炎且伴有肠道功能较弱的人群,如老年患者肠道蠕动可能较慢,精制谷物更适合其消化。同时,可适当搭配一些薯类,如红薯、马铃薯等,它们富含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但要注意烹饪方式,避免油炸等增加消化负担的做法。
二、避免刺激性食物
1.辛辣食物:像辣椒、花椒、芥末等辛辣调料烹制的食物应避免食用。这些辛辣成分会刺激肠道黏膜,加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的炎症反应。例如,有研究表明,食用辛辣食物后,肠道黏膜的通透性可能增加,导致更多炎症介质释放,加重腹痛、腹泻等症状。对于年轻患者,如果平时有吃辣的饮食习惯,需要逐步调整,以减轻对肠道的刺激;女性患者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由于身体抵抗力可能相对较低,更要注意避免辛辣食物的摄入,防止加重肠道不适。
2.油腻食物:油炸食品(如炸鸡、油条)、肥肉等油腻食物应尽量少吃。油腻食物不易消化,会加重肠道负担。过多的脂肪在肠道内停留时间长,可能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进而加重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症状。对于肥胖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控制油腻食物的摄入有助于减轻体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肠道压力;而对于体型偏瘦的患者,也应注意避免过多油腻食物,以免影响营养的合理吸收,因为肠道功能不佳时,过多油腻可能导致消化不良,进一步影响整体营养状况。
3.高纤维食物的适度选择:虽然膳食纤维对肠道健康有益,但在溃疡性结肠炎发作期应避免过多食用高纤维食物,如全麦面包、芹菜、韭菜等。这些高纤维食物可能会刺激肠道,加重腹泻等症状。在缓解期可适量增加高纤维食物的摄入,如燕麦、苹果等。燕麦中的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维持肠道正常菌群;苹果中的果胶等成分也对肠道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对于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食用高纤维食物时要注意细嚼慢咽,并且根据自身肠道耐受情况适量食用,因为老年人肠道功能相对较弱,过多高纤维食物可能引起消化不良等问题。
三、注意饮食卫生
1.食材新鲜:购买新鲜的食材,避免食用变质的食物。变质食物中可能含有细菌、毒素等,会引发肠道感染,加重溃疡性结肠炎病情。例如,变质的蔬菜、肉类等可能滋生大量有害微生物,进入人体后会刺激肠道,导致炎症加剧。对于有家庭烹饪的患者,要严格挑选食材,尤其是在夏季高温时期,更要注意食材的新鲜度,防止食物腐败变质。
2.餐具清洁:确保餐具清洁卫生,定期对餐具进行消毒。不洁的餐具可能残留细菌等病原体,在进食过程中进入人体,引发肠道感染等问题。无论是儿童患者还是成年患者,都要重视餐具的清洁消毒工作,儿童患者由于免疫力相对较低,更要保证餐具的卫生,防止因餐具不洁导致肠道感染加重病情。
四、规律进食
1.定时定量:保持规律的进食时间和进食量,避免过饥或过饱。过饥会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刺激肠道;过饱则会加重肠道消化负担。例如,每天定时三餐,每餐食量适中,可根据个人情况调整,如早餐可以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鸡蛋等;午餐和晚餐保证主食、蛋白质、蔬菜等合理搭配。对于患有溃疡性结肠炎且有胃肠功能紊乱的患者,规律进食有助于调节肠道的消化节律,维持肠道正常功能。儿童患者由于生长发育需要,更要保证规律进食,以满足身体对营养的需求,同时避免因进食不规律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加重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