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鉴别
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在临床表现、内镜表现、影像学表现和病理表现上有不同特点,包括腹痛、腹泻、全身表现等临床表现差异,内镜下节段性非对称分布等克罗恩病内镜表现与直肠开始连续弥漫分布等溃疡性结肠炎内镜表现差异,钡剂灌肠等影像学表现差异,以及非干酪样肉芽肿等克罗恩病病理特点与黏膜及黏膜下层炎症等溃疡性结肠炎病理特点差异,且各有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相关影响因素
一、临床表现特点
1.克罗恩病:
腹痛多位于右下腹或脐周,呈间歇性发作,常为痉挛性阵痛伴腹鸣,进餐后加重,排便或肛门排气后缓解。可伴有腹泻,多为糊状便,一般无脓血和黏液,病变累及结肠下段或肛门直肠者,可有黏液血便及里急后重。此外,还可能出现腹部包块,多位于右下腹与脐周,质地中等,有压痛。瘘管形成是克罗恩病的重要临床特征,可分为内瘘和外瘘,内瘘可通向其他肠段、肠系膜、膀胱等,外瘘则可出现在腹壁等部位。全身表现常见发热、消瘦、贫血等,儿童患者还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
年龄方面,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青少年较为多见。性别差异不显著。生活方式上,吸烟可能增加克罗恩病的发病风险。有家族病史者患病风险相对较高。
2.溃疡性结肠炎:
主要症状为腹泻和黏液脓血便,腹泻程度轻重不一,排便次数从每日数次到十余次不等。腹痛多为左下腹或下腹隐痛,有疼痛-便意-缓解的规律,还可伴有里急后重。病情严重时可出现中毒性巨结肠,表现为腹胀、腹痛加剧、肠鸣音减弱等。体征可有左下腹压痛,部分患者可触及痉挛的结肠。全身表现可有发热、消瘦、贫血等,儿童患者同样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
年龄分布上,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多见于20-40岁。性别差异不突出。生活方式中,吸烟可能对溃疡性结肠炎有一定影响,有家族史者患病风险增加。
二、内镜表现
1.克罗恩病:
内镜下可见病变呈节段性、非对称性分布,纵行溃疡呈沟槽样或裂隙状,周围黏膜正常或呈鹅卵石样改变,肠腔狭窄,可见肠壁僵硬,肠管短缩变形。病变可累及食管、胃、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但以回肠末段和结肠多见。
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内镜检查的操作和观察需根据其耐受程度等进行调整。儿童患者进行内镜检查时需特别注意安抚,确保检查顺利进行。有既往腹部手术史等病史的患者,内镜操作需更谨慎,避免损伤。
2.溃疡性结肠炎:
内镜下主要表现为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或消失、充血、水肿、易脆、出血及脓性分泌物附着,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表现为多发性浅溃疡,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病变严重处可见假息肉形成。
年龄因素影响内镜检查的准备和操作,儿童患者肠道相对较细,操作要轻柔。有肠道出血等病史的患者,内镜检查前需充分评估病情。
三、影像学表现
1.克罗恩病:
钡剂灌肠检查可见病变肠段呈跳跃征(病变肠段排空快,钡剂分布不均)、线样征(肠腔狭窄,黏膜皱襞消失,肠管呈线样)等。CT小肠造影可清晰显示肠壁增厚、肠腔狭窄、肠系膜脂肪浸润、脓肿及瘘管等情况。
不同年龄患者的影像学检查需考虑辐射剂量等问题,儿童患者应尽量优化检查参数以减少辐射影响。有肾功能不全等病史的患者,需谨慎选择造影剂等检查方式。
2.溃疡性结肠炎:
钡剂灌肠检查可见黏膜粗乱和(或)颗粒样改变,肠管缩短,结肠袋消失,可呈铅管样。磁共振成像(MRI)肠道造影也可用于评估结肠病变情况。
年龄对影像学检查的选择有一定影响,儿童患者可能更适合一些对辐射敏感程度低的检查方法。有肠道梗阻等病史的患者,影像学检查需注意避免加重梗阻等情况。
四、病理表现
1.克罗恩病:
病理特点为非干酪样肉芽肿,可分布于肠壁各层及局部淋巴结,肠黏膜下层增宽、淋巴管扩张及纤维组织增生,可见淋巴细胞浸润等。
病理诊断时要综合考虑患者年龄、病史等因素,儿童患者的病理表现可能有其特殊性,需与其他类似疾病的病理表现仔细鉴别。
2.溃疡性结肠炎:
病理表现主要为黏膜及黏膜下层炎症,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隐窝脓肿形成,黏膜糜烂及溃疡等,但无肉芽肿形成。
年龄因素会影响病理标本的获取和对病理结果的解读,儿童患者的肠道组织特点可能导致病理表现的一些差异,需要结合临床进行全面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