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视网膜脱落手术
视网膜脱落手术包括巩膜扣带术(适用于周边部等情况,术后避免剧烈运动等)和玻璃体切割术(用于复杂情况,儿童需谨慎评估,术后控制基础疾病);术前要进行眼部(明确情况,儿童需配合检查等)和全身(评估耐受,戒烟等)检查;术后要眼部护理(保持清洁等,特定体位)和病情观察(视力等,老年等需加强);预后方面手术成功视力渐恢复但因多种因素而异,且有复发风险,需定期复查。
一、视网膜脱落手术的类型
1.巩膜扣带术:通过在眼球外部放置硅胶带等,使巩膜内陷,顶压视网膜裂孔,促使视网膜复位。该手术适用于周边部的视网膜脱落,尤其是裂孔较小、数量较少且视网膜脱离范围局限的情况。对于儿童患者,若视网膜脱落范围不大且裂孔明确,可优先考虑此术式,因其对眼球结构的改变相对较小,对眼部发育影响可能较低龄儿童接受其他复杂手术更小,但仍需根据具体病情评估。在生活方式方面,术后患者需要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再次牵拉导致视网膜再次脱离,对于有高度近视等基础病史的患者,更要严格注意。
2.玻璃体切割术:这是治疗复杂视网膜脱落的常用手术。通过切除混浊的玻璃体或清除视网膜前的增殖膜等,解除对视网膜的牵拉,并根据情况注入硅油或气体等填充物帮助视网膜复位。对于视网膜脱离时间较长、合并有玻璃体增殖、黄斑区受累等情况的患者,通常需要行玻璃体切割术。在年龄方面,成人患者根据病情需要可进行该手术,但儿童患者需谨慎评估,因为手术操作对儿童眼部发育可能存在一定潜在影响,需由经验丰富的眼科医生综合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后决定是否实施。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史等的患者,发生视网膜脱落的风险较高,术后更要控制基础疾病,如严格控制血糖等。
二、视网膜脱落手术的术前准备
1.眼部检查:包括视力检查、眼压检查、眼底检查(如散瞳眼底检查、OCT检查等),以明确视网膜脱落的范围、裂孔的位置等详细情况。对于儿童患者,需要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检查,可能需要使用适当的镇静措施来确保检查顺利进行,同时要注意安抚儿童情绪,减少其因恐惧产生的不配合。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要将血压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因为血压波动可能影响手术中的眼部血流等情况。
2.全身检查:了解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检查,以评估患者对手术的耐受能力。对于老年患者,要特别关注心脑血管等方面的情况,因为手术属于有创操作,全身状况不佳可能增加手术风险。有吸烟史的患者,术前需要戒烟,因为吸烟会影响眼部血液循环,不利于术后恢复。
三、视网膜脱落手术的术后护理
1.眼部护理:术后要保持眼部清洁,按照医生要求使用眼药水,避免眼部感染。对于儿童患者,要防止其用手揉眼等不良行为,家长需加强看护。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头部姿势也需要注意,例如玻璃体切割术术后注入硅油的患者,可能需要采取特定的体位,如面向裂孔卧位等,以利于视网膜复位,不同的体位要求需要严格遵循,否则可能影响手术效果。
2.病情观察:密切观察视力变化、眼部有无红肿、疼痛等情况。如果出现视力突然下降、眼部剧烈疼痛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告知医生。对于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反应相对迟钝,更要加强病情观察,一旦有异常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除了关注眼部情况外,还要注意监测血糖,因为高血糖可能影响视网膜病变的恢复甚至导致复发。
四、视网膜脱落手术的预后
1.恢复情况:一般来说,手术成功的患者视网膜复位后,视力会逐渐有所恢复,但恢复程度因个体差异、视网膜脱落的时间长短、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而异。如果视网膜脱落时间较短、病情较轻,术后视力恢复可能较好;而对于视网膜脱落时间长、黄斑区受累的患者,视力恢复可能相对较差。儿童患者的预后还需要考虑眼部的生长发育情况,部分儿童患者术后随着眼部发育,视力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也可能存在一些长期的视力问题,需要长期随访观察。
2.复发风险:存在一定的复发风险,例如术后再次受到剧烈外伤、眼部再次出现增殖性病变等情况都可能导致视网膜再次脱落。有高度近视病史的患者,视网膜本身相对脆弱,复发风险相对较高,需要患者在术后定期复查,密切关注眼部情况,一旦出现眼前闪光感、黑影增多等异常,要及时就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