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偏曲是什么
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形态异常并致鼻腔功能障碍,常见病因有先天性因素、外伤、鼻息肉等鼻腔肿瘤及发育异常,临床表现有鼻塞、头痛、鼻出血等,诊断方法包括前鼻镜检查、鼻内镜检查、鼻窦CT检查,无症状者定期观察,有症状者通常需手术矫正。
一、鼻中隔偏曲的定义
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形态上向一侧或两侧偏曲或局部突起,并引起鼻腔功能障碍如鼻塞、头痛、鼻出血等症状的一种疾病。鼻中隔由骨、软骨和黏膜构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若组成鼻中隔的诸骨发育不均衡,或受到外伤等因素影响,就可能导致鼻中隔偏向一侧或形成突起。
二、鼻中隔偏曲的常见病因
1.先天性因素:部分人出生时鼻中隔就存在骨和软骨的发育异常,这种情况与遗传等因素有关,在胎儿发育阶段,鼻中隔的骨与软骨生长不均衡就可能引发偏曲,从年龄角度看,先天性鼻中隔偏曲在新生儿到儿童期都可能存在潜在的发育基础。
2.外伤:多发生在儿童期,由于儿童时期面部骨骼发育尚未完全,鼻部受到外伤(如车祸、运动外伤等),容易导致鼻中隔骨折及软骨脱位,若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就可能引起鼻中隔偏曲。比如儿童玩耍时摔倒撞到鼻部,可能就会增加鼻中隔偏曲的发生风险。
3.鼻息肉等鼻腔肿瘤:鼻腔内的一些占位性病变,如鼻息肉、鼻腔内的良性或恶性肿瘤等,会逐渐压迫鼻中隔,使得鼻中隔向对侧偏曲。从生活方式角度,长期接触有害粉尘等可能增加鼻腔肿瘤发生风险,进而间接影响鼻中隔状态。
4.发育异常:在青少年生长发育过程中,若鼻骨发育不均衡等,也可能导致鼻中隔偏曲。例如,青少年时期身体生长发育较快,鼻部骨骼等结构的生长如果出现不协调,就容易引发鼻中隔偏曲。
三、鼻中隔偏曲的临床表现
1.鼻塞:这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为单侧鼻塞,也可为双侧鼻塞。如果是单侧偏曲,一般为单侧鼻塞;如果是双侧偏曲,多为双侧鼻塞。其发生机制主要是偏曲的鼻中隔会压迫同侧下鼻甲,导致鼻腔通气道变窄,影响空气流通。从年龄方面,儿童若存在鼻中隔偏曲导致的鼻塞,可能会影响呼吸和睡眠,进而影响生长发育,因为良好的呼吸对儿童的新陈代谢等有重要作用;成人则可能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
2.头痛:偏曲的鼻中隔部位可能刺激鼻中隔的神经末梢,引起头痛。疼痛多发生在鼻梁部或前额部。比如偏曲部位压迫了鼻腔顶部的神经,就可能引发头痛症状,不同年龄人群头痛表现可能相似,但儿童表述可能相对模糊,需要家长细心观察。
3.鼻出血:偏曲的部位黏膜比较薄,而且此处气流冲击较大,容易发生黏膜糜烂、溃疡,从而引起鼻出血。尤其在干燥的季节或环境中,这种情况更容易发生。对于儿童,由于他们可能有挖鼻等不良习惯,加上偏曲部位黏膜易受损,更容易出现鼻出血情况;成人则可能因为职业等因素接触刺激性物质等增加鼻出血风险。
四、鼻中隔偏曲的诊断方法
1.前鼻镜检查:医生通过前鼻镜可以初步观察鼻中隔的形态,看是否有偏曲以及偏曲的部位、程度等。但前鼻镜检查有一定局限性,对于一些偏曲较隐蔽的情况可能观察不够全面。
2.鼻内镜检查:鼻内镜检查可以更清晰、直观地观察鼻中隔的全貌,能发现前鼻镜检查不易发现的偏曲情况,还可以同时检查鼻腔其他部位的情况,如是否有鼻息肉、鼻窦炎等伴随病变。在不同年龄人群中,鼻内镜检查操作时需要根据年龄调整合适的检查方式和力度,儿童可能需要在家长配合下相对轻柔地进行检查。
3.鼻窦CT检查:鼻窦CT可以更准确地显示鼻中隔与相邻结构的关系,明确鼻中隔偏曲的类型和程度,还能同时了解鼻窦是否存在病变等情况。通过鼻窦CT可以三维重建鼻中隔的图像,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更精确的依据。
五、鼻中隔偏曲的治疗原则
1.无症状的鼻中隔偏曲:如果鼻中隔偏曲但没有任何不适症状,一般不需要治疗,定期观察即可。比如一些青少年的轻度鼻中隔偏曲,如果没有影响鼻腔功能,可不进行特殊干预,但需要关注其后续生长发育过程中鼻中隔的变化情况。
2.有症状的鼻中隔偏曲:当鼻中隔偏曲引起明显鼻塞、头痛、鼻出血等症状时,通常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矫正偏曲的鼻中隔,恢复鼻腔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手术方式有多种,如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等。对于儿童患者,手术需要更加谨慎,要充分评估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因为儿童的鼻部还在发育中,手术需要尽量减少对鼻部正常发育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