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症状有哪些
脑瘫患儿有运动障碍(包括肌肉张力异常、运动发育迟缓)、姿势异常(包括静态姿势异常、动态姿势异常)、反射异常(包括原始反射延迟消失、保护性反射减弱或消失)及其他伴随症状(包括智力障碍、语言障碍、癫痫发作、视力障碍、听力障碍等),各方面表现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
一、运动障碍
1.肌肉张力异常:脑瘫患儿常出现肌肉张力异常,包括肌张力增高和肌张力减低。肌张力增高表现为肌肉僵硬,活动受限,例如肢体伸展困难,被动活动时阻力增大;肌张力减低则表现为肌肉松软,肢体软弱无力,自主运动减少,如卧位时四肢呈过度伸展或下垂状态。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表现有所差异,新生儿期肌张力减低可能被误认为是正常现象,但随着月龄增长,肌张力异常会逐渐凸显。对于婴幼儿,家长可观察其肢体活动是否灵活,如换尿布时能否轻松活动下肢等。
2.运动发育迟缓:在大运动发育方面,正常儿童在相应月龄有一定的运动能力,如3-4个月会抬头,6个月会坐,8个月会爬,1岁左右会走等。脑瘫患儿往往存在运动发育迟缓,可能在上述月龄阶段不能达到相应的运动里程碑。例如,有的患儿到了8个月仍不能很好地抬头,1岁还不能坐稳、爬动等。不同性别患儿在运动发育迟缓的表现上可能无明显差异,但由于个体差异,部分患儿可能在某一方面的发育迟缓更为突出。
二、姿势异常
1.静态姿势异常:常见的有异常的仰卧位姿势,如头后仰、下肢伸直;俯卧位时头不能抬离床面;坐位时不能保持正常的直立体位,呈现前倾、后倾或侧倾等异常姿势。对于幼儿,静态姿势异常可通过观察其日常坐姿、卧位等情况发现。例如,患儿在安静状态下的卧位姿势与正常儿童不同,存在明显的姿势偏斜。
2.动态姿势异常:在运动过程中表现出异常姿势,如行走时呈剪刀步,即双下肢内收交叉,行走时像剪刀一样开合;跑步时可能出现踮脚尖、足尖着地等异常步态。不同年龄的患儿动态姿势异常表现有所不同,年龄较小的患儿在学习行走过程中就可发现步态异常。性别因素对动态姿势异常的表现影响不大,但不同个体的病情严重程度会导致姿势异常的明显程度不同。
三、反射异常
1.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新生儿具有一些原始反射,如拥抱反射、握持反射等,正常情况下这些原始反射会在出生后3-6个月逐渐消失。脑瘫患儿原始反射可能延迟消失,例如拥抱反射在6个月后仍可引出。对于不同月龄的患儿,可通过专业的神经系统检查来评估原始反射是否正常消失。
2.保护性反射减弱或消失:正常儿童在受到外界刺激时会出现保护性反射,如当身体倾斜时会出现调整姿势的保护性反射。脑瘫患儿保护性反射往往减弱或消失,例如当推动患儿身体使其有倾倒趋势时,不能很好地做出调整姿势的反应。在不同年龄阶段,保护性反射的评估方法和标准有所不同,需要专业医生进行准确判断。
四、其他伴随症状
1.智力障碍:约有2/3的脑瘫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表现为认知、学习、语言等方面的能力低于正常儿童。智力障碍的程度可从轻度到重度不等,轻度智力障碍患儿可能只是在学习速度上稍慢,而重度智力障碍患儿可能存在明显的认知功能缺陷。不同性别患儿在智力障碍的发生率上无显著差异,但智力障碍的表现会因个体病情而异。
2.语言障碍:脑瘫患儿常出现语言障碍,表现为发音不清、说话迟缓、语言表达困难等。有的患儿可能只能发出简单的音节,不能进行流畅的语言交流。语言障碍的程度与脑瘫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病情越重,语言障碍往往越明显。在儿童的语言发育关键期,语言障碍会对其社交、学习等产生较大影响。
3.癫痫发作:约有1/3-1/2的脑瘫患儿合并癫痫,癫痫发作形式多样,如全身性发作、部分性发作等。癫痫发作会对患儿的大脑功能造成进一步损害,影响其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不同年龄的患儿癫痫发作的表现和频率可能不同,需要密切关注并进行相应的医疗干预。
4.视力障碍:部分脑瘫患儿存在视力障碍,如斜视、弱视、视野缺损等。视力障碍会影响患儿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认知,进而影响其运动和学习等能力。对于有视力障碍的患儿,需要进行眼科检查以明确具体的视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矫正措施。
5.听力障碍:约有25%的脑瘫患儿伴有听力障碍,听力障碍会影响患儿的语言发育和与外界的沟通交流。需要通过听力测试等方法早期发现听力问题,并给予相应的干预,如佩戴助听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