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状结肠息肉并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什么原因

来源:民福康

乙状结肠息肉并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涉及遗传因素(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相关基因变异致发病风险升高)、炎症刺激(长期乙状结肠炎症及不良生活方式加重刺激)、肠道菌群失调(菌群失衡破坏微生态平衡致发病几率增加)、饮食因素(长期高脂肪低纤维饮食为危险因素及不同生活方式与年龄的影响)

一、遗传因素

1.相关机制:某些遗传性综合征可能增加乙状结肠息肉并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发生风险。例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患者体内存在APC等基因的突变,这些基因突变会使肠道上皮细胞的生长调控出现异常,进而容易引发结肠息肉,其中部分息肉可能进展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甚至更高程度的病变。在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家族史的人群中,其后代携带相关致病基因的概率较高,相对而言发生乙状结肠息肉并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风险较普通人群明显升高。

2.年龄与性别影响:在年龄方面,遗传因素导致的发病风险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存在,但由于儿童期发病相对较少,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到中青年及老年阶段,遗传基因的累积效应等可能逐渐显现。性别上目前尚无明确的显著差异提示遗传因素在性别间有明显不同的影响导致乙状结肠息肉并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发生概率有大的差别,但整体发病情况在不同性别中均可能因遗传因素而受影响。

二、炎症刺激

1.相关机制:长期的乙状结肠炎症是引发息肉并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慢性结肠炎患者,肠道黏膜反复受到炎症因子的刺激,如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细胞因子的持续作用,会导致肠道上皮细胞异常增殖。炎症过程中会激活多种信号通路,如核因子-κB(NF-κB)通路等,促进细胞的增殖和抑制细胞的凋亡,使得上皮细胞不断增生形成息肉,在炎症持续作用下部分息肉可能出现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2.生活方式影响: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加重炎症刺激从而增加患病风险。比如长期吸烟的人群,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肠道的微环境,加重肠道炎症反应;长期大量饮酒的人,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也会对肠道黏膜产生刺激,导致肠道炎症迁延不愈,进而促进乙状结肠息肉并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发生。有慢性结肠炎病史的人群,如果不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继续吸烟、饮酒、饮食不规律等,会使炎症持续存在,加大患病风险。

三、肠道菌群失调

1.相关机制:正常的肠道菌群对维持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当肠道菌群失调时,有益菌数量减少,有害菌如某些条件致病菌增多,会破坏肠道的微生态平衡。例如,某些有害菌产生的毒素等物质会损伤肠道上皮细胞,影响细胞的正常增殖和分化调控。肠道菌群失调还可能影响肠道的免疫功能,使得肠道对病原体等刺激的防御能力下降,从而容易引发肠道上皮细胞的异常增殖,增加乙状结肠息肉并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发生几率。

2.年龄与病史影响:年龄较小的人群肠道菌群处于不断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相对更容易出现菌群失调;而对于本身有肠道感染病史、长期使用抗生素等情况的人群,肠道菌群失调的风险更高,因为抗生素的使用会破坏肠道原有的菌群平衡,肠道感染也可能导致菌群的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这些因素都可能促使乙状结肠息肉并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发生。例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的患者,肠道内敏感菌被抑制,而耐药菌等容易增殖,进而影响肠道微生态,增加患病风险。

四、饮食因素

1.相关机制:长期高脂肪、低纤维饮食是乙状结肠息肉并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危险因素之一。高脂肪饮食会使胆汁酸分泌增加,胆汁酸在肠道内经过细菌作用后可能产生某些致癌物质,如脱氧胆酸等,这些物质会损伤肠道上皮细胞,诱导细胞发生基因突变等改变,促进息肉的形成和上皮内瘤变的发展。而低纤维饮食会使粪便通过肠道的时间延长,肠道黏膜与致癌物质接触的时间增加,也不利于肠道毒素等的排出,从而增加患病风险。

2.生活方式与年龄影响: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偏好高脂肪、低纤维饮食的人群,不管年龄大小,都面临更高的患病风险。年轻人如果长期保持这样的饮食习惯,会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影响肠道的健康状态;老年人本身肠道功能有所减退,再加上不良饮食结构,更易引发肠道相关病变。例如一些长期吃油炸食品、红肉较多而蔬菜摄入过少的人群,患乙状结肠息肉并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可能性相对较高。

了解疾病
上皮内瘤变
上皮内瘤变主要是指局限在患者上皮内,周围组织未被侵犯的一种癌前病变。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肠息肉0.3cm要不要切除?
姜金波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单个直肠息肉癌变可能性不高,有条件的患者可以在肠镜检查时顺便将息肉切除,以防息肉出现病变。息肉的类型可分为腺瘤性息肉、炎症性息肉、绒毛状腺瘤、错构瘤等,在没有经过病理结果分析前统称为息肉,与肠道炎症感染、家族史或是接触放射性物质等因素有关。如果患者息肉小于1cm,且为单发性息肉,可不用手术,定期复查
肠息肉一定要切除吗?
陈隆典 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结肠息肉不一定需要切除。结肠息肉的类型较多,其中增生性息肉通常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表现,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患者定期复查即可。如果属于炎症性息肉,经过有效的抗炎治疗干预原发病后,息肉通常会自行消失,也不需要进行手术切除。但是如果患者存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这类息肉癌变的风险较高,建议患者尽早通过外科
肠息肉和年龄有关吗?
陈隆典 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结肠息肉的发生和年龄是有一定的关系的,年龄的增长可能会提高患结肠息肉的几率。结肠息肉发病的具体病机并不明确,但是多与炎症刺激、遗传或者基因突变等原因有关,而长期高脂肪低纤维饮食,经常抽烟酗酒,还有年龄增长,都可能会影响结肠功能,导致结肠上局部组织老化脱落,或者异常增殖,引起结肠息肉生长。除此之外,过
多发性肠息肉会容易癌变吗?
姜雨刚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多发结肠息肉是有几率恶变的,建议到正规医院及时检查治疗,凡从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息肉。息肉是会癌变的。具体到每个人身上就要看息肉性质的。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是癌吗?
陈健鹏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是肿瘤的癌前病变,并不是癌症。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具有恶性特征的上皮病变,但没有任何浸润间质的证据。它多用于食管及胃肠道、宫颈、乳腺的诊断。如果没有积极治疗,进一步发展,可转变为原位癌及浸润癌。
肠息肉切除后还会癌变吗?
朱希山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甲
结肠息肉切除后一般不会发生癌变。结肠息肉的类型较多,其中增生性息肉症状不明显,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切除后通常不会反复发作。而炎症性息肉在炎症反应消退后可能会随之消失,癌变的几率也很低。如果患者存在腺瘤性息肉,则存在一定癌变的趋势,但是如果患者能够尽早切除,术后癌变的几率也会降低,不需要过分担心。患者
肠息肉的早期症状?
陈隆典 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通常早期时息肉较小,所以多数患者不会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仅在检查时明确病变。随着息肉逐渐增长,患者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道不适症状;若息肉表面存在较多血管,血管破裂后还会出现消化道出血症状,表现为呕血、黑便;若降结肠息肉较大,堵塞肠腔,还会出现排便困难、排便习惯改变等现象;且结肠息
肠息肉有哪些症状?
陈隆典 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结肠息肉患者通常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肠道出血的症状,一般为鲜红色或者暗红色。如果患者息肉较大或者属于多发性息肉,还可出现排便次数增多、腹痛、腹泻等症状。如果结肠息肉过大,可引起肠梗阻、肠套叠,容易出现腹部绞痛的症状。患者可以到医院做直肠指诊、大便常规检查、肠道造影检查等明确诊断。如果患
局灶腺上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陈健鹏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可能是因为体内腺细胞表现出了异常而造成的。一般来说,病变程度比较轻。当患有这个疾病的时候,建议尽快去当地医院进行一个相应的检查,然后进行治疗。可以采取一个手术治疗的方法。
低级别腺上皮内瘤变
陈健鹏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低级别腺上皮内瘤变是临床上比较多见的一种癌前疾病,如果不积极地进行相关的治疗,可能会转变成为腺癌,所以一旦发现低级别腺上皮内瘤变,应当及时的进行手术切除,而且术后注意定期复查。
肠息肉会癌变吗
张昊 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结肠息肉是否会发生癌变,主要是看结肠息肉属于什么性质。如果是增生性、炎性的息肉,一般不会发生癌变。但是腺瘤样息肉,容易发生癌变。肠癌与腺瘤的癌变有密切关系,在腺瘤样息肉里,比如家族性息肉病、以息肉病为突出表现的林奇综合征、管状腺瘤、绒毛状管状腺瘤,这些腺瘤也有一定的癌变风险。
肠息肉怎么治疗
张昊 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结肠息肉分为炎性息肉、腺瘤样息肉,需要根据具体的疾病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1.炎性息肉如果是炎性息肉,患者肠道存在慢性炎症,可以遵医嘱选择药物治疗,比如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等。还可遵医嘱口服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枯草杆菌等,改善肠道功能。经过一段时间治疗肠炎得到有效控制,结肠息肉也会逐渐消失。2.腺瘤样息肉如果是腺瘤样息肉,
肠息肉术后多久能活动
张昊 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结肠息肉术后具体活动时间,主要取决于息肉大小以及治疗方法。小息肉主要采用APC方法,较大息肉需要采用EM2,如果息肉相对较深或是较大,需要完整切除,可能需要进行ESD治疗。1.APC方法如果是APC治疗,患者术后24小时即可下地,进行轻微活动,少量散步。2.EM2或是ESD治疗如果是进行EM2或是ESD治疗,建议患者适当延长卧床时间,建议
乙状肠息肉是什么意思
张颖 副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乙状结肠息肉是在乙状结肠粘膜表面隆起性病变的临床诊断。病理上常将结肠息肉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有恶变倾向,非肿瘤性息肉包括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等。肿瘤性息肉主要是指腺瘤性息肉,是结肠癌的癌前病变,一般建议结肠镜下切除治疗。
肠息肉手术要住院几天
王燕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肠息肉手术需要住一周左右可以出院。住院前一至两天需要抽血化验,了解是否存在出血风险。另外,排查有没有传染病,第二天或者第三天以后开始做手术,常规手术如果没有并发症,两三天以后可以顺利出院,但是如果有并发症,比如出现肠穿孔或者感染,住院时间会长,至少也要半个月左右。
乙状肠息肉是什么意思
王燕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乙状结肠息肉是指在乙状结肠部位长出了一些肉瘤样的物质,而造成这种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长期炎症刺激所造成。乙状结肠息肉一般都是良性的,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单发乙状结肠息肉一般没有太多症状,也不需要治疗。多发乙状结肠息肉需要手术切除,但乙状结肠息肉很少会发展为肠癌。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