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手术如何做
结肠癌手术包括术前准备(全面评估、肠道准备)、手术入路选择(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肿瘤切除(游离肠道、淋巴结清扫)、肠道吻合(端端吻合);术后注意事项有一般监测(生命体征监测、切口观察)、胃肠道功能恢复(禁食与补液、胃肠减压)、并发症预防(吻合口漏、肺部感染),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术式并采取系列措施确保手术顺利及康复。
1.术前准备:
全面评估:需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实验室检查,以及腹部CT、结肠镜等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肿瘤的位置、大小、浸润范围以及有无转移等情况。对于老年患者,要特别关注其心肺功能等基础疾病情况,因为这会影响手术耐受性;年轻患者则要考虑生育等方面可能受到的影响。生活方式方面,若患者有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需劝导其在术前尽量戒烟酒,以减少手术风险。
肠道准备:一般会要求患者术前禁食一段时间,并口服肠道清洁剂,以清理肠道,减少肠道内细菌数量,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
2.手术入路选择:
开腹手术:通常会根据肿瘤的位置选择不同的切口。若为右半结肠癌,多采用右侧经腹直肌切口或右侧腹直肌旁切口;左半结肠癌则常选用左下腹直肌切口等。开腹手术可以较为直观地观察肿瘤情况,进行操作,但创伤相对较大。对于老年患者,开腹手术的创伤可能会使其恢复时间延长,需要更精心的术后护理;年轻患者恢复相对较快,但也需注意术后康复。
腹腔镜手术:是近年来逐渐广泛应用的手术方式。通过在腹部建立几个穿刺孔,插入腹腔镜和手术器械进行操作。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不过,腹腔镜手术对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对于一些肿瘤较大、粘连严重的患者可能不太适合。在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中,腹腔镜手术的适应性略有不同,但总体来说,其优势在多数患者中都能体现。
3.肿瘤切除:
游离肠道:医生会沿着结肠的血管走行,游离相应的肠道,切除包含肿瘤的肠段。例如,右半结肠癌需要切除回盲部、升结肠、横结肠右半部分及相应的肠系膜和区域淋巴结等。在游离肠道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周围的重要组织和器官,如输尿管、膀胱等。对于有既往腹部手术史的患者,由于可能存在腹腔粘连,游离肠道时需要更加仔细,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淋巴结清扫:区域淋巴结清扫是结肠癌手术的重要环节,要彻底清除肿瘤周围可能转移的淋巴结。不同部位的结肠癌清扫的淋巴结范围有所不同,这需要严格按照肿瘤根治的原则进行操作。
4.肠道吻合:
端端吻合:将切除肿瘤后的两端肠道进行端端吻合,恢复肠道的连续性。现在多采用吻合器进行吻合,具有操作简便、吻合效果好等优点。在吻合过程中,要确保吻合口的血运良好,避免出现吻合口漏等并发症。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吻合口愈合可能相对较慢,需要密切观察。
结肠癌手术的术后注意事项
1.一般监测:
生命体征监测:术后要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理。对于老年患者,生命体征的波动可能更为明显,需要更加频繁地监测。
切口观察:注意观察手术切口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等情况,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2.胃肠道功能恢复:
禁食与补液:术后一般会禁食一段时间,通过静脉补液来维持患者的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随着胃肠道功能的恢复,逐渐开始进食,先从流质饮食开始,如米汤等,然后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普食。对于年轻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相对较快;老年患者则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恢复胃肠功能,在进食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
胃肠减压:若患者肠道蠕动恢复较慢,可能会保留胃肠减压管,以引流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减轻胃肠道负担,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3.并发症预防:
吻合口漏:是结肠癌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腹痛、发热等症状,若出现应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由于其伤口愈合能力较差,更要注意预防吻合口漏的发生。
肺部感染: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咳痰,必要时进行雾化吸入等,预防肺部感染。老年患者由于呼吸功能相对较弱,更容易发生肺部感染,要加强呼吸道护理。
总之,结肠癌手术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并在术前、术中和术后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