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冒护理需从多方面进行,包括保持鼻腔清洁、保证充足休息、调节环境温湿度、调整饮食、观察病情变化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保持鼻腔清洁可依年龄用不同方式;保证充足休息助恢复;维持适宜温湿度让小儿舒适;保证水分摄入并提供清淡易消化饮食;密切监测体温、流涕及伴随症状;婴儿和过敏体质小儿有特殊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措施
1.保持鼻腔清洁:小儿感冒流鼻涕时,可使用生理盐水滴鼻或喷鼻,有助于清除鼻腔内分泌物,减轻鼻塞和流涕症状。对于较小的婴儿,可使用吸鼻器轻柔地吸出鼻腔内的分泌物,但操作时要注意避免损伤鼻腔黏膜。年龄稍大的儿童可以教导其自己轻轻擤鼻,但要注意方法正确,避免用力过猛导致中耳炎等并发症。不同年龄段小儿鼻腔结构和耐受程度不同,婴儿鼻腔窄小,吸鼻器使用需格外轻柔;儿童擤鼻时要指导其正确方式,防止耳部受压。
2.保证充足休息:患病期间小儿需要更多的休息来恢复体力,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机体免疫系统发挥作用对抗感染。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保证小儿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年龄较小的婴儿可能需要增加白天的小睡次数,保证其身体得到充分休养。不同年龄小儿所需睡眠时间不同,新生儿一般每天需睡16-20小时,婴儿12-16小时,幼儿11-14小时等,要根据小儿年龄保证其充足休息。
二、环境调节
1.维持适宜温度湿度:室内温度保持在22℃-25℃,湿度保持在50%-60%较为适宜。适宜的环境温度和湿度可以让小儿感觉舒适,减轻因感冒引起的不适。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加重小儿的呼吸道不适。例如,温度过高可能导致小儿出汗增多,加重身体不适;湿度过低可能使鼻腔黏膜干燥,加重流涕症状。要根据季节和室内实际情况,通过空调、加湿器等设备调节室内温湿度。
三、饮食调整
1.保证水分摄入:鼓励小儿多喝水,充足的水分有助于稀释痰液,促进新陈代谢,帮助身体排出毒素。可以让小儿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也可以适当饮用一些鲜榨的蔬菜汁或水果汁(注意避免过甜,防止刺激呼吸道)。对于婴儿,要保证其奶量摄入充足,以补充水分和营养。不同年龄小儿水分需求不同,一般来说,婴幼儿每天每千克体重需水120-150ml,年长儿每天需水1000-1400ml,要根据小儿年龄和体重保证水分摄入。
2.提供清淡易消化饮食:给予小儿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软饭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因为感冒时小儿胃肠功能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清淡易消化的饮食有助于减轻胃肠负担,同时保证营养供应。例如,米粥富含碳水化合物,容易消化吸收,能为小儿提供能量;面条也是较为温和的食物选择。
四、观察病情变化
1.监测体温:密切观察小儿体温变化,虽然不以机械按体温用药为原则,但要注意小儿是否有发热情况。如果小儿出现发热,要根据其精神状态等综合判断。对于婴儿,由于其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发热时要特别注意观察有无其他异常表现,如嗜睡、拒奶等。不同年龄小儿发热的判断标准略有不同,一般来说,新生儿肛温≥38℃,婴儿和幼儿肛温≥39℃可视为发热,要及时发现小儿体温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观察流涕情况及其他伴随症状:持续关注小儿流鼻涕的情况,如流涕颜色、质地等变化。同时,要注意观察小儿是否有咳嗽、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等其他伴随症状。如果流涕持续不缓解或出现其他异常症状,可能提示病情有变化,需要及时就医进一步评估和处理。例如,流涕转为黄绿色可能提示有细菌感染等情况,呼吸急促可能提示呼吸道感染加重影响呼吸功能等。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儿群体:婴儿感冒流鼻涕时,护理上要更加精细。在使用任何护理用品时都要格外小心,避免损伤婴儿娇嫩的皮肤和黏膜。如使用吸鼻器时要轻柔操作,选择合适型号的吸鼻器。同时,要密切观察婴儿的呼吸情况,因为婴儿鼻腔狭窄,流涕过多容易导致鼻塞影响呼吸,若发现呼吸明显困难要及时就医。婴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病情变化可能较快,所以家长要提高警惕。
2.过敏体质小儿:如果小儿是过敏体质,感冒流鼻涕时要注意排查是否有过敏因素参与。例如,是否接触了新的过敏原导致流涕等症状加重。要尽量避免小儿接触已知的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如果怀疑有过敏相关情况,必要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抗过敏处理,但要谨慎选择可能引起过敏的药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