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手术怎么治疗
结肠癌手术治疗包括根治性手术(如右半结肠切除术、左半结肠切除术、横结肠切除术)和姑息性手术(如短路手术、造口术);术前需全面评估身体状况并进行肠道准备;术后要进行一般护理、关注肠道功能恢复与饮食,还要预防和处理吻合口瘘、肠梗阻等并发症。
根治性手术:
右半结肠切除术:适用于盲肠、升结肠及结肠肝曲部的癌肿。切除范围包括右半横结肠、升结肠、盲肠,连同所属系膜及淋巴结,切除回肠末段15-20cm。该手术需要根据肿瘤的具体位置和患者的身体状况来精准确定切除范围,以确保将肿瘤及其可能累及的组织完整切除,同时最大程度保留肠道功能。对于年轻患者,在保证肿瘤根治效果的前提下,会更注重肠道功能的保留和腹部外观的美观;而老年患者则需要综合考虑其身体的耐受能力等因素来调整手术方案。
左半结肠切除术:适用于结肠脾曲和降结肠癌。切除范围包括横结肠左半、降结肠,并根据降结肠癌位置的高低切除部分或全部乙状结肠,然后做结肠间或结肠与直肠端端吻合术。此手术同样要依据肿瘤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切除范围,对于有长期便秘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在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方面可能需要更精心的护理;对于有心血管基础病史的患者,手术前后需要密切监测心功能等指标。
横结肠切除术:适用于横结肠癌。切除包括肝曲或脾曲的整个横结肠以及胃结肠韧带的淋巴结组,行升结肠和降结肠端端吻合。若吻合张力过大,可加做右半结肠切除,行回肠与横结肠吻合。在手术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吻合口的血运情况,对于有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加强观察。
姑息性手术:
短路手术:适用于伴有完全性肠梗阻,而癌肿不能切除的情况。通过在梗阻部位的近端与远端肠管之间做吻合,以恢复肠道的通畅性。对于老年患者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复杂根治性手术时,姑息性短路手术可以缓解肠梗阻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术后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营养状况和水电解质平衡等情况。
造口术:当肿瘤导致肠管严重狭窄或堵塞,无法进行上述根治性或短路手术时,可做乙状结肠双腔造口术等,以解决排便问题。对于年轻患者进行造口术时,需要充分考虑其心理承受能力,术后要加强造口周围皮肤的护理,指导患者正确使用造口袋等。
结肠癌手术前的准备
全面评估:包括详细的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的既往疾病史、手术史、家族史等;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如心肺功能检查(包括心电图、胸部X线等)、肝肾功能检查、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以评估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能否耐受手术。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需要在术前将血压、心率等调整到相对稳定的状态;对于有糖尿病的患者,要控制好血糖水平。
肠道准备:一般术前3天开始进少渣半流质饮食,术前1-2天进流质饮食。同时,口服肠道抗菌药物,如甲硝唑、庆大霉素等,以减少肠道内的细菌数量,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还需要口服泻药进行肠道清洁,如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等,确保肠道清洁干净,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对于老年患者肠道功能相对较弱,在进行肠道准备时要注意避免过度腹泻导致水电解质紊乱。
结肠癌手术后的护理与康复
术后一般护理: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同时,要注意观察伤口的情况,有无渗血、渗液等。对于胃肠减压的患者,要保持胃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质。
肠道功能恢复与饮食:术后根据肠道功能恢复情况逐渐恢复饮食。一般先从少量流质饮食开始,如米汤等,然后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软食,最后恢复正常饮食。饮食要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对于年轻患者恢复相对较快,但也要注意避免过早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老年患者恢复可能较慢,需要更加细致地调整饮食计划。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吻合口瘘:是结肠癌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腹痛、发热等症状,一旦出现要及时处理。对于发生吻合口瘘的患者,可能需要禁食、胃肠减压,给予营养支持等治疗。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生吻合口瘘的风险更高,需要严格控制血糖,加强伤口的护理。
肠梗阻:术后要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肠梗阻症状。如果发生肠梗阻,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胃肠减压、灌肠等。对于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再次发生肠梗阻的风险相对增加,术后要鼓励患者早期活动,促进肠道蠕动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