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癌晚期有消化道、全身及转移相关症状。消化道症状包括不同部位的腹痛、黑便或便血等消化道出血表现、肠梗阻(腹痛、呕吐等);全身症状有消瘦乏力、发热;转移相关症状如肝转移致右上腹疼痛等、腹腔转移致腹胀等、远处淋巴结转移致淋巴结肿大等,不同人群在各症状表现上有差异。
一、消化道相关症状
1.腹痛:小肠癌晚期患者常出现腹痛症状,多为持续性隐痛或胀痛,疼痛部位因肿瘤所在小肠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可能在上腹、中腹或下腹等区域。这是由于肿瘤生长导致肠道梗阻、侵犯周围组织或神经等引起,例如肿瘤不断增大占据肠道空间,影响肠道正常蠕动和排空,进而引发疼痛。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对疼痛的感知和表述与年轻人有所不同,需要更细致地观察其身体状态和行为表现来判断腹痛情况;有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酗酒、吸烟的患者,可能因肠道长期受刺激,肿瘤发展过程中腹痛表现可能更隐匿或不典型。
2.消化道出血:可表现为黑便或便血,黑便是因为血液在肠道内经过消化作用,血红蛋白中的铁被氧化成亚铁硫化物,使大便呈黑色;便血则是较鲜红的血液从肛门排出。这是肿瘤侵犯肠道血管导致血管破裂出血所致,出血量不同表现有所差异,少量出血可能仅在大便隐血试验中发现,大量出血时可出现头晕、乏力、心慌等贫血相关症状。对于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心脑血管基础疾病,消化道出血可能加重心脑缺血缺氧情况,需格外关注;有凝血功能障碍病史的患者,消化道出血风险相对更高,且出血后不易止血。
3.肠梗阻:是小肠癌晚期常见并发症,表现为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肿瘤生长导致肠腔狭窄或堵塞,使肠道内容物通过障碍。例如肿瘤向肠腔内生长形成肿块,或外侵导致肠管粘连、扭曲等。不同年龄患者肠梗阻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患者可能因肠道相对较细,肠梗阻症状出现更迅速且严重;老年患者由于肠道功能本身减退,肠梗阻发生后恢复相对较慢,且容易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增加治疗难度。
二、全身症状
1.消瘦、乏力:患者由于肿瘤消耗机体能量,且消化道功能受影响,营养吸收障碍,导致体重明显下降,身体消瘦。同时,长期慢性消耗使患者感到全身乏力,活动耐力明显降低。年龄较大的患者本身代谢功能减退,消瘦、乏力症状可能更明显,且恢复能力较差;有恶性肿瘤家族史的患者,可能在肿瘤进展过程中更易出现严重的消瘦和乏力情况,因为遗传因素可能影响机体对肿瘤的抵抗和营养代谢等方面。
2.发热: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可为低热或高热。低热可能与肿瘤坏死物质吸收有关,高热则可能合并感染等情况。例如肿瘤组织坏死释放的物质引起机体的炎症反应导致发热;若患者因长期卧床、消化道梗阻等原因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合并肺部感染、腹腔感染等,从而出现高热。对于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特殊生理时期,免疫力相对波动,发热情况可能受影响;有免疫缺陷病史的患者,发热时更需警惕严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三、转移相关症状
1.肝转移相关症状:如果发生肝转移,可能出现右上腹疼痛、肝大、黄疸等症状。右上腹疼痛是因为肿瘤转移至肝脏,侵犯肝包膜或周围组织引起;肝大是通过体检或影像学检查发现肝脏体积增大;黄疸则是由于肿瘤转移压迫胆管或侵犯肝细胞,导致胆红素代谢障碍,血液中胆红素升高,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等表现。老年肝转移患者可能同时合并肝脏基础疾病,如肝硬化等,黄疸等症状可能更复杂;有乙肝等病毒性肝炎病史的患者,发生肝转移后病情进展可能更快,需要密切监测肝功能等指标。
2.腹腔转移相关症状:腹腔转移可导致腹腔积液,表现为腹胀、腹部膨隆。通过超声或腹腔穿刺等可发现腹腔内有液体积聚。肿瘤转移到腹膜等部位,刺激腹膜分泌过多液体,同时影响腹腔内液体的吸收平衡。对于儿童腹腔转移患者,由于其腹腔容积相对较小,少量腹腔积液可能就会引起较明显的腹胀症状,需要及时处理;有既往腹部手术史的患者,腹腔转移后发生腹腔积液等情况可能与术后粘连等因素相关,增加了诊断和治疗的难度。
3.远处淋巴结转移相关症状:若出现远处淋巴结转移,转移部位的淋巴结可肿大,例如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时,可在锁骨上触及肿大的淋巴结。肿大的淋巴结可能压迫周围组织,引起相应部位的不适,如压迫神经可导致疼痛等。不同部位的淋巴结转移会有不同的表现,对于有肿瘤家族遗传倾向的人群,远处淋巴结转移的风险相对更高,需要定期进行淋巴结相关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