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胃肠炎是什么症状
细菌性胃肠炎有典型症状和不同人群表现特点,还需与病毒性、寄生虫性胃肠炎鉴别。典型症状包括胃肠道的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及全身的发热、乏力;儿童腹泻重易脱水,老年人全身症状不典型易水电解质紊乱,饮食不规律和常接触不洁食物水源人群发病风险高;病毒性胃肠炎发热稍低、粪便稀水便且白细胞少,寄生虫性胃肠炎需查虫卵鉴别且需抗寄生虫治疗,细菌性胃肠炎抗菌治疗见效快。
一、典型症状
1.胃肠道症状
腹痛:多为腹部不同程度的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绞痛等。这是由于细菌感染导致胃肠道黏膜受到刺激,引发胃肠道平滑肌痉挛或炎症刺激神经末梢所致。例如,志贺菌感染引起的细菌性痢疾,常可出现左下腹阵发性腹痛。
腹泻:是细菌性胃肠炎常见且重要的症状。腹泻次数可从数次到数十次不等,粪便性状多样,可为稀水样便、黏液便、脓血便等。如大肠杆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粪便多为水样便,而沙门菌感染可能出现黏液便或脓血便。腹泻主要是因为细菌在肠道内繁殖,破坏肠道黏膜的正常吸收和分泌功能,导致肠道分泌增加、吸收减少,从而引起大量排便。
恶心、呕吐: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呈喷射性呕吐。这是由于胃肠道受到细菌及其毒素的刺激,引起胃肠道蠕动紊乱和逆蠕动,导致胃内容物向上反流。
2.全身症状
发热: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可在37.5℃-39℃甚至更高。发热是机体的免疫反应,细菌感染后,机体的免疫系统被激活,产生炎症介质,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从而引起发热。一般来说,感染越严重,发热可能越明显,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细菌性胃肠炎,发热相对较为常见且体温可能较高。
乏力:患者常感到全身疲倦、无力,这与发热、身体处于应激状态以及胃肠道功能紊乱导致营养吸收障碍等因素有关。发热会消耗机体能量,胃肠道功能紊乱影响营养物质的正常吸收,使得身体缺乏足够的能量供应,从而出现乏力症状。
二、不同人群的表现特点
1.儿童
儿童细菌性胃肠炎时腹泻症状可能更为明显,由于儿童胃肠道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感染细菌后更容易出现脱水等严重并发症。例如,儿童感染轮状病毒等引起的胃肠炎,但轮状病毒也属于病毒,这里以细菌性为例,儿童感染大肠杆菌后,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频繁腹泻,导致脱水,表现为尿量减少、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等。同时,儿童发热时可能更容易出现惊厥等情况,因为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体温波动时更容易受到影响。
2.老年人
老年人细菌性胃肠炎时全身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发热程度可能不如年轻人明显,但更容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这是因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尤其是肾脏的调节功能下降,胃肠道感染导致腹泻、呕吐后,更容易发生脱水、高钾或低钾血症等水电解质紊乱情况。而且老年人本身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细菌性胃肠炎可能会加重这些基础疾病的病情。
3.特殊生活方式人群
饮食不规律人群:本身胃肠道功能可能相对较弱,感染细菌性胃肠炎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且发病后症状可能相对更明显。例如,长期暴饮暴食、饮食无规律的人,胃肠道黏膜的防御功能可能受到影响,感染细菌后更容易出现较严重的腹痛、腹泻等症状。
经常接触不洁食物或水源人群:如从事餐饮行业卫生条件较差的人员、经常饮用不洁水源的人等,感染细菌性胃肠炎的几率增加。一旦发病,由于其暴露于细菌的机会较多,可能病情相对更容易反复或症状相对较重。
三、与其他类似疾病的鉴别要点
1.病毒性胃肠炎
病毒性胃肠炎也可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但一般发热程度相对细菌性胃肠炎可能稍低,粪便性状多为稀水样便,而细菌性胃肠炎粪便可能有黏液、脓血等情况相对更多见。例如,诺如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胃肠炎,发热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粪便多为稀水便,而细菌性痢疾引起的细菌性胃肠炎粪便多为脓血便。通过粪便常规检查,病毒性胃肠炎粪便中白细胞一般较少或无,而细菌性胃肠炎粪便中多有较多白细胞甚至红细胞。
2.寄生虫性胃肠炎
寄生虫性胃肠炎需要通过粪便查找寄生虫卵等检查来鉴别。寄生虫性胃肠炎的腹泻症状可能持续时间较长,且可能有贫血等其他表现,而细菌性胃肠炎通过抗菌治疗后症状多能较快改善,寄生虫性胃肠炎则需要抗寄生虫治疗才能有效缓解症状。例如,阿米巴痢疾引起的寄生虫性胃肠炎,粪便中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而细菌性痢疾通过使用抗生素治疗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