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咽炎是累及咽部黏膜等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病因有全身因素(贫血、内分泌紊乱、维生素缺乏等)和局部因素(慢性扁桃体炎、鼻腔鼻窦慢性炎症等),临床表现为咽部干燥、异物感、口臭、干咳等,检查包括咽部查体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依据临床表现等,需与慢性单纯性咽炎、咽异感症鉴别,治疗分全身治疗(针对全身病因)和局部治疗(保持湿润、应用药物等),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
萎缩性咽炎是一种主要累及咽部黏膜、黏膜下组织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理特点为咽部腺体和黏膜萎缩。
二、病因
1.全身因素:
贫血:严重贫血时,机体组织缺氧,咽部黏膜及腺体营养供应不足,可能导致萎缩性咽炎。例如,长期慢性失血性贫血患者,咽部黏膜易出现萎缩改变。
内分泌紊乱:如更年期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影响咽部黏膜的代谢,引发萎缩性咽炎。研究表明,更年期女性体内激素变化与咽部黏膜萎缩存在一定关联。
维生素缺乏:长期缺乏维生素A、B2、C、E等,会影响咽部黏膜的正常上皮化生和组织代谢,增加患萎缩性咽炎的风险。比如长期素食且未合理补充维生素的人群,更易出现咽部黏膜营养障碍。
2.局部因素:
慢性扁桃体炎:慢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炎症蔓延至咽部,长期刺激可导致咽部黏膜、腺体发生萎缩性改变。
鼻腔、鼻窦慢性炎症:鼻腔、鼻窦的脓性分泌物长期刺激咽部,可引起咽部黏膜慢性炎症,进而发展为萎缩性咽炎。
三、临床表现
1.咽部干燥:患者常感觉咽部干燥不适,需频繁饮水来缓解,但往往效果不佳。这是因为咽部腺体萎缩,分泌减少所致。
2.咽部异物感:患者自觉咽部有异物梗阻感,但咳之不出,咽之不下。异物感的程度因人而异,部分患者可能较为明显,影响生活质量。
3.口臭:由于咽部黏膜萎缩,腺体分泌减少,咽部自洁作用减弱,细菌容易滋生、繁殖并分解有机物,产生异味,导致口臭。
4.干咳:咽部黏膜萎缩,受到轻微刺激时易引发干咳,且咳嗽往往较为顽固,不易缓解。
四、检查方法
1.咽部查体:可见咽部黏膜干燥、变薄,色泽苍白发亮,咽后壁有时可见菲薄的脓性分泌物或痂皮附着。黏膜下腺体萎缩,咽肌萎缩者可见咽后壁有纵行皱襞。
2.实验室检查:对于怀疑有全身因素导致的萎缩性咽炎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血常规、性激素水平测定、维生素水平检测等。例如,血常规可了解是否存在贫血;性激素水平测定有助于判断是否有内分泌紊乱;维生素水平检测可明确是否有维生素缺乏情况。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咽部查体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来综合判断。患者有咽部干燥、异物感、口臭、干咳等症状,咽部查体见黏膜萎缩等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类似疾病后可诊断。
2.鉴别诊断:
慢性单纯性咽炎:慢性单纯性咽炎主要表现为咽部黏膜充血,血管扩张,色暗红,有少量黏稠分泌物,与萎缩性咽炎的黏膜干燥、萎缩等表现不同。
咽异感症:咽异感症多无明显的咽部黏膜萎缩等器质性改变,主要是患者主观上的咽部异物感等不适,通过咽部查体可鉴别。
六、治疗原则
1.全身治疗:针对可能的全身病因进行治疗。如纠正贫血,可根据贫血的类型和程度给予相应的治疗,如缺铁性贫血补充铁剂等;调整内分泌紊乱,对于更年期女性内分泌失调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的调节;补充维生素,根据患者缺乏的维生素种类进行补充。
2.局部治疗:
保持咽部湿润:可使用生理盐水漱口,保持咽部清洁湿润,减轻咽部干燥等不适。
应用药物:可局部涂抹碘甘油等药物,促进咽部黏膜血液循环,改善腺体分泌功能。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萎缩性咽炎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发生,需更加关注其全身营养状况。要保证儿童合理的饮食,确保摄入足够的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以促进咽部黏膜的正常发育和修复。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症状变化,及时就医。
2.老年人:老年人患萎缩性咽炎时,全身各系统功能有所减退,在治疗时要更加注重全身状况的评估。要考虑老年人可能同时存在的其他慢性疾病对萎缩性咽炎治疗的影响,选择相对温和、对全身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例如,在补充维生素时,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3.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患萎缩性咽炎时,用药需格外谨慎。全身治疗时要充分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无不良影响的治疗方式。局部治疗时也要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和方法,以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