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怎么预防
降低宫颈癌发生风险可从接种合适疫苗、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注意性行为卫生、治疗相关宫颈病变等方面着手,如接种二价、四价、九价疫苗,25岁起进行TCT检查等,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避免过早性行为、减少性伴侣数量、正确使用安全套,积极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其他宫颈相关疾病。
一、接种宫颈癌疫苗
1.二价疫苗:主要针对HPV16和HPV18型病毒,可预防约70%的宫颈癌发生,适合9~45岁的女性接种,通常采用3剂免疫程序,分别在0、1、6个月接种。
2.四价疫苗:除了预防HPV16和HPV18型病毒外,还能预防HPV6和HPV11型病毒,可预防约70%的宫颈癌和90%的尖锐湿疣,适合20~45岁的女性,接种程序也是0、2、6个月各一剂。
3.九价疫苗:能预防更多型别的HPV病毒,包括HPV6、11、16、18、31、33、45、52、58型,可预防约90%的宫颈癌、85%的阴道癌、50%以上的低级宫颈上皮内瘤变、90%的尖锐湿疣和95%的肛门癌,适合16~26岁的女性,接种程序为0、2、6个月各一剂。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型别的疫苗进行接种,这是从病毒感染预防源头降低宫颈癌发生风险的重要措施。
二、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
1.宫颈细胞学检查(TCT):一般建议有性生活的女性从25岁开始进行TCT检查,若结果正常,可每3年复查一次;到30岁时,可联合HPV检测,若TCT和HPV检测都正常,可每5年复查一次。对于年龄较大、已经接种过疫苗但接种时间较久、有高危性行为等特殊情况的女性,可能需要适当调整筛查频率。比如,有多个性伴侣、性生活开始年龄过早等高危因素的女性,即使年龄未到30岁,也可能需要提前开始联合筛查。
2.HPV检测:HPV检测可以单独作为初筛手段,也可与TCT联合筛查。对于30岁以上的女性,HPV检测联合TCT检查能更有效地筛查出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如果HPV检测结果为阳性,需要进一步进行阴道镜检查等以明确是否存在宫颈病变。
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1.合理饮食:均衡摄入各类营养素,多吃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西兰花、胡萝卜等)、水果(苹果、橙子等)、全谷类食物等,保持健康体重,避免过度肥胖。过度肥胖可能会影响体内激素平衡等,增加患宫颈癌的风险。例如,研究表明肥胖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可能相对较高,而持续的高雌激素状态与宫颈癌的发生有一定关联。
2.适度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以结合力量训练,如瑜伽、俯卧撑等,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维持身体健康状态。良好的免疫力有助于身体抵御病毒等病原体的侵袭,降低感染HPV等病毒后发展为宫颈癌的可能性。
3.戒烟限酒:吸烟会增加患宫颈癌的风险,因为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害人体的免疫系统和细胞DNA等,影响身体对病毒的清除能力。过量饮酒也会削弱免疫系统功能,同时酒精代谢产物等可能对宫颈细胞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应尽量戒烟,限制酒精摄入。
四、注意性行为卫生
1.避免过早性行为:女性过早开始性行为,宫颈等生殖系统还未完全发育成熟,更容易受到HPV等病原体的感染,从而增加患宫颈癌的风险。所以建议女性在生理和心理都相对成熟的年龄,一般建议不早于18岁开始性行为。
2.减少性伴侣数量:多个性伴侣会增加感染HPV等多种性传播疾病病原体的机会,进而提高患宫颈癌的风险。保持单一稳定的性伴侣关系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
3.正确使用安全套:安全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性传播疾病病原体的传播,包括HPV等病毒,从而降低患宫颈癌的可能性。但需要注意正确使用安全套,确保其在性行为过程中正确佩戴和使用,以发挥有效的防护作用。
五、治疗相关宫颈病变
1.积极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如果通过筛查发现有宫颈上皮内瘤变,需要及时进行相应的治疗。例如,对于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部分可能会自然消退,但也需要密切随访;对于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通常需要采取冷冻、激光、leep刀等治疗手段,及时处理病变组织,防止其进一步发展为宫颈癌。不同级别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有不同的处理策略,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以阻断病变向宫颈癌进展的可能。
2.治疗其他宫颈相关炎症等疾病:慢性宫颈炎等宫颈相关疾病如果长期不愈,也可能增加宫颈癌的发生风险,所以要积极治疗这些疾病,控制炎症等情况,维持宫颈的健康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