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淋巴结炎是怎么回事
肠系淋巴结炎是常见的儿科及成人疾病,由病原体感染等引发肠系膜淋巴结炎症。病因主要为病毒(如柯萨奇、埃可病毒)和细菌(如沙门菌属)感染,饮食不规律、腹部受凉等也会增加发病风险。症状有腹痛、发热、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诊断依靠病史症状、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等)及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休息、清淡饮食、腹部保暖)、药物治疗(病毒感染对症治疗,细菌感染用抗生素)及热敷按摩缓解腹痛等。特殊人群中,儿童需注意饮食卫生、用药安全,老年人要加强营养、综合考虑基础病,孕妇治疗要谨慎,优先非药物治疗。预防措施有注意饮食卫生、增强免疫力、腹部保暖及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一、肠系淋巴结炎的定义和概述
肠系淋巴结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也可发生于成人。它主要是指肠系膜淋巴结的炎症,通常由病原体感染引起。肠系膜淋巴结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分布在肠系膜内,当身体受到病原体侵袭时,这些淋巴结会发生炎症反应。
二、病因
1.感染因素:病毒和细菌感染是肠系淋巴结炎的主要病因。常见的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这些病毒感染后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进而波及肠系膜淋巴结。细菌感染中,以沙门菌属较为常见,可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进入人体,引发肠道感染和淋巴结炎症。
2.其他因素:如饮食不规律、腹部受凉等可能导致肠道功能紊乱,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增加感染的风险,从而诱发肠系淋巴结炎。
三、症状
1.腹痛:是肠系淋巴结炎最常见的症状,疼痛部位多位于脐周或右下腹,疼痛性质可为隐痛、钝痛或痉挛性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间歇性发作,也可持续存在。
2.发热: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高可低,一般以低热或中度发热为主,少数患者可出现高热。
3.恶心、呕吐:由于炎症刺激胃肠道,可引起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
4.腹泻或便秘:肠道功能紊乱可导致腹泻或便秘,部分患者可能先出现腹泻,随后转为便秘,也有患者仅表现为其中一种症状。
四、诊断
1.病史和症状: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近期是否有上呼吸道感染、饮食情况等,结合腹痛、发热等症状进行初步判断。
2.体格检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腹部触诊,检查是否有压痛、反跳痛等体征,以及是否能摸到肿大的淋巴结。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发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等指标的变化,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此外,还可能进行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的检测。
4.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是诊断肠系淋巴结炎的常用方法,可清晰显示肠系膜淋巴结的大小、形态、数量等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
五、治疗
1.一般治疗: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上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同时,要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凉。
2.药物治疗: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肠系淋巴结炎,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可给予对症治疗,如使用解热镇痛药缓解发热、腹痛症状,使用止吐药缓解恶心、呕吐症状。如果是细菌感染,医生会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3.其他治疗:对于腹痛严重的患者,可采用热敷、按摩等方法缓解疼痛。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更容易患肠系淋巴结炎。家长应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孩子腹部受凉。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如体温、腹痛程度等。由于儿童肝肾功能尚未发育成熟,用药时要严格遵循医嘱,避免使用对儿童有潜在危害的药物。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抵抗力较弱,患肠系淋巴结炎后恢复可能较慢。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加强营养支持,保证充足的休息。同时,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治疗时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3.孕妇:孕妇患肠系淋巴结炎时,治疗需要特别谨慎,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优先考虑非药物治疗,如调整饮食、休息等。如果必须使用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
七、预防
1.注意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吃不洁食物,不喝生水,饭前便后要洗手。
2.增强免疫力: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有助于预防感染。
3.注意腹部保暖:尤其是在季节交替时,要注意增减衣物,避免腹部受凉。
4.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如果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及时治疗,避免病情迁延引发肠系淋巴结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