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肠炎是怎么引起的
急性胃肠炎的病因包括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感染因素有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病毒感染,以及大肠杆菌、沙门菌、空肠弯曲菌等细菌感染;非感染因素包含饮食因素(食物过敏、饮食不当、食物中毒)、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刺激胃肠道)、其他因素(环境寒冷刺激、精神因素影响胃肠功能)。
一、感染因素
(一)病毒感染
1.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急性胃肠炎的常见病原体之一,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婴幼儿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更容易感染轮状病毒。轮状病毒侵入人体肠道后,在肠道黏膜细胞内复制,导致细胞损伤和功能紊乱,引起腹泻、呕吐等症状。例如,多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秋冬季婴幼儿急性胃肠炎患者中,相当一部分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
2.诺如病毒:诺如病毒也是引起急性胃肠炎的重要病毒之一,可在学校、家庭、医院等集体场所引起暴发流行。诺如病毒感染后,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其传播途径包括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传播、食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等。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感染诺如病毒,但儿童和免疫力较低的人群相对更易发病。
(二)细菌感染
1.大肠杆菌:某些类型的大肠杆菌,如产毒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等可引起急性胃肠炎。产毒性大肠杆菌产生的肠毒素会导致肠道分泌增加,引起水样腹泻;侵袭性大肠杆菌则会侵入肠道黏膜,引起炎症反应,出现腹痛、黏液脓血便等症状。大肠杆菌感染可通过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未煮熟的肉类、变质的蔬菜等)或水源传播,各年龄段人群均有可能感染,尤其是卫生条件较差的环境中更容易发生。
2.沙门菌:沙门菌属的细菌感染也是急性胃肠炎的常见原因。患者通常因食用被沙门菌污染的食物,如contaminatedpoultry(受污染的家禽)、eggs(鸡蛋)或unpasteurizedmilk(未经巴氏消毒的牛奶)等而感染。感染后会出现发热、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不同年龄人群均可患病,儿童由于饮食卫生意识相对较弱,感染风险可能相对较高。
3.空肠弯曲菌:空肠弯曲菌主要通过食用受污染的禽肉、生乳或未经彻底煮熟的食物传播。感染后可引起急性胃肠炎,症状包括腹泻(可为血性腹泻)、腹痛、发热等,各年龄段均有感染可能,在儿童中的感染率相对较高,可能与儿童接触受污染食物的机会相对较多有关。
二、非感染因素
(一)饮食因素
1.食物过敏:部分人群对某些食物过敏,食用后可引起急性胃肠炎样症状。例如,对牛奶中的蛋白质过敏,摄入牛奶后可能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食物过敏的发生与个体的过敏体质有关,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因食物过敏引发急性胃肠炎,儿童常见的过敏食物包括牛奶、鸡蛋、海鲜等。
2.饮食不当:短时间内大量进食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或暴饮暴食,可加重胃肠道负担,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引起急性胃肠炎。例如,夏季大量食用冰镇食物、辛辣食物后,容易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各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因饮食不当而发病,年轻人由于饮食习惯不规律等原因相对更易出现此类情况。
3.食物中毒:误食被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或含有毒性物质的食物可引起食物中毒,导致急性胃肠炎。例如,食用变质的肉类可能被肉毒杆菌污染,食用毒蘑菇可引起毒蘑菇中毒,均会出现胃肠道不适症状。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生食物中毒相关的急性胃肠炎,且病情严重程度可能因中毒物质不同而有所差异。
(二)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胃肠道产生刺激,引起急性胃肠炎样不良反应。例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长期或大剂量使用时可能会损伤胃黏膜,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甚至引起溃疡,从而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不同年龄和健康状况的人群使用这类药物时都有可能出现药物相关的胃肠道反应,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减退,对药物的耐受性和代谢能力下降,更容易受到药物的胃肠道刺激影响。
(三)其他因素
1.环境因素:寒冷刺激可导致胃肠道血管收缩,影响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和正常功能,从而引发急性胃肠炎。例如,在寒冷的季节,不注意腹部保暖,容易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各年龄段人群均可能因环境寒冷刺激而发病,儿童由于体温调节能力较弱,更需要注意腹部保暖。
2.精神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精神因素可能会影响胃肠道的蠕动和消化功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引发急性胃肠炎。例如,一些上班族在工作压力大时容易出现胃肠道不适症状。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受到精神因素的影响,年轻人由于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等原因,相对更易出现因精神因素导致的胃肠功能紊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