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鳞癌是指什么
肺癌鳞癌是肺癌的一种非小细胞肺癌病理类型,由鳞状上皮细胞恶变而来,与长期大量吸烟等多种因素相关,显微镜下有鳞状上皮分化等特征,按分化程度分级,临床表现有咳嗽、咯血等症状及相应体征,诊断靠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
肺癌鳞癌的病理特征
显微镜下表现:在显微镜下可见癌细胞呈鳞状上皮分化,有角化珠形成和细胞间桥等特征。癌细胞形态多样,可表现为大细胞型,细胞体积较大,胞质丰富,呈嗜酸性;也可呈小细胞型,细胞较小,形态类似淋巴细胞,但具有鳞状分化的特点。
组织学分级:通常根据癌细胞的分化程度进行分级,分为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高分化鳞癌癌细胞异形性相对较小,角化和细胞间桥明显;低分化鳞癌癌细胞异形性大,角化和细胞间桥不明显甚至缺乏。
肺癌鳞癌的临床表现
症状表现
咳嗽:是常见症状,多为刺激性干咳,当肿瘤阻塞支气管后可引起阻塞性咳嗽,合并感染时可出现咳痰,痰可为黏液痰或脓性痰。
咯血:部分患者可出现咯血,多为痰中带血或间断少量咯血,少数患者可出现大咯血。
胸痛:肿瘤侵犯胸膜或胸壁时可引起胸痛,疼痛性质可为隐痛、钝痛或刺痛,疼痛程度不一。
呼吸困难:肿瘤阻塞支气管引起肺不张或转移至胸膜导致胸腔积液时可出现呼吸困难。
体征表现:早期可无明显体征,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消瘦、贫血、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表现,若发生胸腔积液时可出现患侧胸廓饱满、呼吸运动减弱、叩诊实音、呼吸音减低等体征。
肺癌鳞癌的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可发现肺部占位性病变,但对于一些较小的肿瘤或位于特殊部位的肿瘤可能漏诊,表现为肺部结节或肿块影,肿块形态可呈分叶状、毛刺状等。
胸部CT:是重要的诊断手段,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病变的形态、大小、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可发现直径较小的肿瘤,表现为肺内结节或肿块,增强扫描时肿瘤多有不均匀强化。
PET-CT:对于肺癌鳞癌的诊断、分期以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可发现全身转移病灶,表现为病灶部位代谢增高。
病理学检查
痰细胞学检查:留取患者痰液进行细胞学检查,查找癌细胞,若找到癌细胞可明确诊断,但阳性率相对较低。
支气管镜检查:对于中央型肺癌鳞癌诊断价值较大,可直接观察支气管内病变情况,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病理类型。
经皮肺穿刺活检:对于周围型肺癌鳞癌可在CT引导下进行经皮肺穿刺活检,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诊断,但存在出血、气胸等并发症风险。
肺癌鳞癌的治疗
手术治疗:对于早期肺癌鳞癌,若无手术禁忌证,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可根据肿瘤的部位、大小等选择肺叶切除术、全肺切除术等不同的手术方式。
放疗:可用于术前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术后辅助放疗,降低局部复发率;对于不能手术的局部晚期肺癌鳞癌,可进行根治性放疗;也可用于缓解晚期肺癌鳞癌患者的骨转移等引起的疼痛等症状。
化疗:是肺癌鳞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用于术前新辅助化疗,使肿瘤缩小;术后辅助化疗,杀灭微小转移灶;晚期肺癌鳞癌的姑息化疗,可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常用的化疗药物有铂类联合紫杉醇、吉西他滨等药物组成的化疗方案。
靶向治疗:部分肺癌鳞癌患者存在特定的基因突变时可进行靶向治疗,如存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可使用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进行治疗,但需要进行基因检测来筛选适合的患者。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老年肺癌鳞癌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在治疗时需充分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情况,选择相对温和的治疗方案。手术治疗需谨慎评估手术风险,放疗和化疗时要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因为老年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相对较差。
女性患者:女性肺癌鳞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关注内分泌因素对病情的可能影响,同时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考虑到对生育功能(若有生育需求)的影响等。在心理方面,女性患者可能面临更多的家庭和社会压力,需要更多的心理支持。
长期吸烟的患者:长期吸烟的肺癌鳞癌患者在治疗后仍需强调戒烟的重要性,因为继续吸烟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增加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风险,同时也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降低其他吸烟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
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对于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的肺癌鳞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呼吸功能的维护,可能需要在治疗前后进行呼吸康复训练等;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在进行放疗、化疗等治疗时要密切监测心脏功能,预防治疗相关的心脏并发症。



